1事让交易成定向屠杀 市场变散户炼狱 A股将再迎转变
发布时间:2015-12-7 09:16阅读:789
叶檀撰文分析称,目前中国政府在股票市场的改革是双向的,决策制订者在同时打磨硬币的两面,希望既实现市场化,又能建立法治规范。
目前为止,A股市场具有鲜明市场特色的改革是注册制,与发行定价的非行政化。
11月13日,证监会官网一次预披露85家公司招股说明书,是年内单日预披露最多的一次。11月27日,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国务院的重大部署,注册制改革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取向,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各负其责的体系,保护投资,便利融资,把握好改革的节奏、力度和市场可承受度的关系,统筹兼顾、循序渐进,确保市场稳定运行。
注册制意味着不断左右摇摆的发行定价走上市场化轨道。公司信息披露的充分与真实性,是准确定价的基础。这次A股定价机制改革,要求披露的信息全面、真实,证监会与发审委不再提供隐性信用背书,价格高低与证监会无关,买卖双方责任自担。
审核仍然存在,拟上市公司申请发行股票,提供相关财报,证监会审核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不对发行人的资质进行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只要证券发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虚假、误导或者遗漏,公司的股价由市场说了算。
市场交易者根据真实的财务数据定价,取消所有在《证券法》之外的考核指标。此前为了保护新股投资者,IPO发行市盈率基本低于已上市板块的行业市盈率,确保发行成功、确保投资者的打新收益,这将成为乌托邦社会的美梦,打新不一定能够保证收益率。如果数据没有造假,能够高价发行是投行能力的体现,发行价格高低与监管无关,而是市场的选择。
很好,表面上这的确是地道的市场化改革,我们应该为此鼓掌。但我们不能忘记,成功实行市场化改革必须有前提,即有执行力的法律,这是中国市场上的珍稀之物。以往中国A股有一些举措假借市场化改革之名,结果却形似“抢劫”,比如让内地投资者投资B股,一些悲惨的内地投资者花了美元购买B股到现在还没有解套,而部分提前埋伏者获得暴利。今年上半年股指期货交易,这是市场的常规交易之一,但此后公安部门曝光的伊世顿贸易公司以360万元人民币初始资金获得20亿元人民币以上收益,买通某期货公司技术总监,境外物理学家与金融专家投资,使得交易看上去像一场定向屠杀。
刘晓博撰文分析表示,自11月21日有财经网站率先报道“明年3月IPO注册制改革出结果”以来,证监会方面一直没有辟谣。12月2日,前述传闻再有新版本,有媒体称,注册制推出或早于《证券法》修改。
周四的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有关人士,证实了这种可能性。
按照正常流程,注册制的推出需要修改《证券法》。修订草案一审已经在今年4月通过,原定于今年8月进入二审的《证券法》被证实最快也要到12月。悲催的是,二审之后,还有三审。所以,如果走正常程序,IPO注册制最早也只能在2016年下半年才能推出。
但还有捷径可以走。11月21日的报道就称,可以通过“法律授权”方式解决。具体而言就是,由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证监会,通过一个决定或者实施意见,先把事情做起来。类似的做法,并不乏先例。若如此,则3月份推出注册制改革是没有问题的。
根据此前的报道,IPO注册制改革实施之后,“先放开股票发行上市节奏,再放开发行价格”,到最后完全把企业上市权交换给市场和企业自身。至于这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没有具体交代。而这一点,正是决定未来股市走向的根本因素。
以此判断,管理层将摸着石头过河,根据股市走势、经济走势来定。如果稳增长压力大,则过渡期会长;如果经济回暖比较快,则过渡期会短。而这个过渡期,就是“审批制估值”跟“注册制估值”对接的过程。估计需要2年左右,现在的市盈率中位数至少要下降三分之二。也就是从60倍市盈率,下降到20倍以内。这个市场,将变成散户的炼狱。
回顾从1998年到2015年,中国股市的交易逻辑与风格偏好,从历史上看大概经历了三次重大交易风格的转变,在五、六年间主导大盘走势。如今,投资者即将面临A股16年来,第四次重大交易风格的转变!
注册制——开启A股第四次交易风格转换
上周五时(11月27日),200点断头铡,发生在股灾救市之后,发生在国家队控盘之后,发生在所有大小领导信心喊话之后,发生在充分理解监管层慢牛政策市之后,发生在市场失去做空工具之后。
周五,200点断头铡,发生在SDR来临之前,发生在养老金入市之前,发生在加入MSCI预期实现之前,发生在金融市场开放之前。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注册制的到来将会彻底终结这一轮的交易逻辑和风格偏好。
中国股市,正迎来交易逻辑与风格偏好的第四次切换。
第四阶段,从现在开始A股市场即将进入冠军时代。
注册制的到来,壳资源将会彻底告别稀缺,真正的市场定价时代将会开启。而在海量公司中,形成注意力的聚焦、共识的预期才是个股上涨的基本前提。细分冠军、行业龙头、明星企业才能引发市场的热点。
从宏观周期看,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依然会在底部盘整;从发展趋势看,走出底部周期的动力要来自于新增长而非旧复苏。
那么要相信冠军的诞生将会有两种逻辑:首先,随着传统行业的产能出清,那些真正有效率的企业将会显示出更高的竞争力,从而在下滑周期内聚集更高的市场份额,形成下一时代的行业寡头,在水泥、钢铁、船舶、化工、有色、纺织等传统产能行业,我们看到这些现象正在发生,某些企业正在创造令人意外的可能;
其次,对于高科技与新兴技术行业,一些隐形冠军正在诞生,这些企业不但完成了对进口产品的替代,全球分工价值链的上移,更为重要的是正在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技术标准、技术路线、知识产权,而且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快速上升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新材料、新能源、信息通信、智能制造、重型装备、海洋工程、生物制药等重要领域的细分行业出现了一批未来可能的明星。
下一个阶段,也许行业研究员将分享宏观策略研究员的荣耀与光芒。和上一轮一样,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们将掀起新一轮的学习高潮,只不过这次热点不是宏观经济,而是前沿技术。
写到这里,我们真心觉得,是中国股市推动了我们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当股民不容易。(EBG公共研究)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想投资又怕高风险?中信证券想要在国泰海通购买ETF基金,请问有哪些推荐的理财产品吗?盘点下半年“稳稳的幸福”板块
2025-09-22 14:58
-
牛市想入场却怕踩坑?叩富问财:让专业顾问陪你把钱赚得更踏实!
2025-09-22 14:58
-
20个A500ETF集合,谁能C位出道?
2025-09-22 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