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论坛160:需求不足应对供给冲击商品偏多驱动难寻
发布时间:2025-5-26 17:53阅读:35
【导语】5月23日,卓创资讯商品宏观研究组组织第160期内部行业研讨会,围绕5月国内降准降息效果及海外宏观政策持续性等问题展开。重点关注关税“90”天暂缓期内的商品出口需求激增带来的结构性行情,以及传统能源化工、黑色等相关商品市场在内外预期偏弱背景下的上行驱动转弱趋势。
参会人:刘新伟、曹慧、孙光梅、赵渤文、李心悦、彭小真
核心观点(发言顺序):
卓创资讯研究员刘新伟:商品市场短期仍偏弱震荡为主,暂未有明显驱动,上行力量明显不足,在对内缺少远超市场预期政策,对外仍有关税威胁的背景下,商品上涨驱动仍缺乏。
卓创资讯研究员孙光梅: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税谈判正密集进行中。周内订单集中抢运推升航运价格,将为后续美国国内价格上涨埋下伏笔。农产品内外盘走势分化,关注产情变化。
卓创资讯研究员赵渤文:能源商品整体向上驱动力偏弱,宏观驱动力减弱,关注北半球夏季气温带来的需求增量。
卓创资讯研究员李心悦:美国财政问题背景下宏观风险承压,周内OPEC增产预期再起、地缘博弈反复、关税谈判前景不定,油价日内高波动运行,震荡整理,短期关注增产决议与地缘进展。
卓创资讯研究员彭小真:大宗化工品市场不同产业链品种走势显著分化。烯烃类产品价格重心小幅回落;聚酯产业链在高开工率与低利润的矛盾下行情僵持。宏观方面,关注国内反内卷政策导向以及关税政策调整或放大市场不确定性。
卓创资讯研究员曹 慧:当周商品市场受海外债市冲击影响明显,价格震荡下行为主,国内市场需求季节性转弱,偏空预期打压市场信心。
全球贸易问题再度引起市场震荡,上周市场总体延续下跌趋势,宏观面关税问题仍是价格波动的核心驱动,市场情绪受此影响较为明显。国内商品价格总体呈下跌走势,与国内市场关系更为密切的煤炭、黑色系产品跌幅领先,由此带动工业品领跌,上周跌幅为1.75%,农产品指数受油脂链产品上涨带动,跌幅明显低于工业品。
贵金属价格再度领涨,上周累计涨幅超过3%;国际金价再度上涨,COMEX上周最高涨至3366.5美元/盎司,风险情绪驱动黄金价格上涨,咨询机构穆迪下调美国债务评级,引发市场恐慌情绪。美债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无风险资产,美债信用下降后更加凸显黄金的重要性,由此带动金价再度上涨。未来主权债务危机叠加滞胀风险,黄金仍是避险的最佳选择,此外加密数字货币亦创出新高,凸显避险资产的价值。
国内宏观:国内4月内需整体有所放缓且低于预期,出口远超预期,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仍强;而且央行降低1年期和五年期LPR利率10BP,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利率,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短期有助于提振国内风险偏好;但是美国关税风险短期加大,国内风险偏好有所回落。继续关注关税降温后出口市场的积极变化,6-7月份在新的谈判落地仍是重要窗口期;4月份宏观数据公布,经济数据总体表现不佳,房地产数据继续恶化,设备工器具投资和社零消费中家电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是驱动经济回暖的重要支撑。
国际宏观:美国总统威胁将自6月1日起对进口自欧盟的商品征收50%关税,还针对三星电子、苹果等称其不在美国制造的产品将被征收25%的关税;美国关税风险短期加大,美元指数大幅走弱,全球风险偏好降温;欧盟委员会大幅下调2025年GDP增长率,预计2025年欧盟GDP增长率为1.1%,欧元区为0.9%,与2024年基本持平。
政策观察:关税政策上的变化仍是市场关注的核心点,欧盟与美国的关税博弈更多的是谈判的策略,欧盟和美国的谈判已经延期至7月9日,这意味着欧盟和美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政策的拉锯;国内方面继续执行“积极”政策,商业银行落地前期降息政策,资金成本进一步降低,但能够刺激居民消费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在关税冲击下,4月经济数据同比增速放缓,但未大幅走弱,反映财政前置发力下基建和两新政策的短期缓冲作用。展望未来,虽然关税缓和,但是出口仍有不确定性,加上两新与基建的持续效果有待观察,财政加码支持民生非常重要。中美互降关税后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商品有所增加,当仍弱于市场预期,市场期盼的“抢出口”暂未显现,具体效果仍待观察。
商品市场短期仍偏弱震荡为主,暂未有明显驱动,上行力量明显不足,在对内缺少远超市场预期政策,对外仍有关税威胁的背景下,商品上涨驱动仍缺乏。
5月19日当周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至AA1,同时22日美国众议院通过减税法案,对美国联邦债务规模将大幅提高的担忧情绪令投资者继续卖出美债,令美债价格显著下跌,10年期收益率飙升至2月以来新高,日本国债跟随下挫,同时日元兑美元大幅升值,而日本通胀水平同步走强也使日元呈现出外升内贬的局面,日本央行加息将面临在经济增长和通胀之间的平衡。
当周商品市场受海外债市冲击影响明显,价格震荡下行为主,贵金属及有色作为避险需求的买入增多,推升价格高位震荡。受国际原油影响,成品油跟随国际油价下行。国内市场需求季节性转弱,偏空预期打压市场信心。
5月19日当周国内农产品普遍转弱,其中畜禽产品需求端支撑力度有限,价格窄幅下跌;粮食类商品价格正处于供应接续期,供应端收紧影响价格上行。外盘谷物及油籽受美国关税及生柴政策影响,对消息事件更加敏感,油脂当周震荡走弱。白糖方面国际市场整体供应预期看巴西食糖产量变动,国内广西干旱问题现阶段影响相对有限,食糖价格跟随外盘震荡下行。
自关税阶段性落地开始的两周内,中美航运受关注度持续上升。因订单集中“抢运”现象导致运输价格上行,压低了利润,受此影响,美国国内多个商业巨头表示将同步上涨美国国内价格。实际上,不同行业所受影响存在差异:分行业来看,美国能源化工和纸制品来自中国大陆的进口份额不到10%,海外依赖度并不高,因此并不会有较大影响,但纺织服装、玩具、计算机和电子产品、电气零部件等行业对中国供应的依存度相对较高,后续可能面临更大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90天抢运基本覆盖5-7月份,经此次抢运补库后,预计可支撑4-5个月时间,即大约年底前问题不大。由于我国国内部分行业产能已经提前转移至东南亚,因此后续需要持续关注美国与东南亚等国家的关税谈判情况。
农产品方面,主粮市场呈现国内国外走势分化局面。周内外盘多数于前半周持续上涨,后半周略有回落整理,但周均线上移。周内重点关注天气对作物的影响。外盘方面,美国冬小麦作物状况意外下滑,欧洲、阿根廷、中国和俄罗斯等小麦主产国出现的恶劣天气可能影响生产,天气因素支撑外盘上行。出口方面,美国小麦低价对进口商家有一定吸引力,其出口销售改善同步支撑了市场,周内小麦期货累涨3.52%。玉米方面,美国中西部降雨放慢春播,美元指数下跌以及出口销售表现良好,共同推涨玉米周涨幅达到3.49%。后期对于巴西二季玉米产量乐观且欧美关税的不确定性仍需要谨慎。其他豆系均上行,大豆累涨1.02%,豆粕累涨1.44%,豆油累涨0.59%。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主粮市场基本平稳,天气暂未形成上涨动力,需求同步乏力,整体行情僵持。
后续关注美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欧盟、日本与印度等国家的谈判进展,以及接下来农产品产情状况。
截至5月23日当周,四大观察标的(国际油价、动力煤、欧洲TTF和美国HH天然气)走势有所分化,其中动力煤(国际)和TTF天然气价格有所上涨,国际油价和HH天然气仍然表现低迷,价格重心略有下降。
从短期的市场表现来看,驱动三大化石能源商品的共同宏观因素正在逐渐减弱:在关税缓和的90天“休战期”内,各国的经济活力和生产动力得到了一定的补充,若无突发的转折性变化,能源的总体需求有所回暖,价格整体触及了底部区间,因此接下来要观察的是底部震荡还是蓄势上涨。
分品种看,在供应端不出现重要变化的前提下(如地缘局势突然恶化、能源商品产地出现大规模长时间不可抗力、国际运输遭遇重大阻滞),煤炭和天然气短期的表现或更为活跃。北半球进入初夏,据目前的天气情况来看,风光水发电的情况或并不乐观,如近期北欧地区的大规模停电、中国南方即将迎来大量降水等。同时,据气象部门的预测,2025年夏季的气温或将较历史同期更高,且可能出现极端高温,初夏的高温已经初现端倪。综上所述,风光水电的不足和制冷用电量的增加需要火电调峰和补充,因此对煤炭和天然气的需求产生利好,托底并推动价格上涨的概率较大。
反观原油,原油的基本面仍然处于宽松的状态,短期内或因为中国的“抢出口”和美国的“抢进口”而拉动运输燃料需求及石化产品原料需求,但原油市场的焦点仍然集中在供应端——OPEC增产计划。虽然原油的供应整体宽松的程度并不高、全球主要国家的库存也并不高,但OPEC每一次增产计划的公布都会拖累油价进一步下行,这其中有对供应量增加的考量,但更多的市场情绪在起作用。因此国际油价仍然以底部震荡和新低下探为主,需要额外关注的是近期有“和平苗头”的地区(俄乌、巴以等)局势反复,或给油市带来短期的宽幅波动,这类波动的持续性不强。
风险提示和推荐关注:1.5月底各经济体PMI数据及其背后代表的景气程度和市场预期;2.OPEC产量计划;3.美国政策变化;4.中国政策调整。
截至5月23日当周,国际油价周均价下行,WTI和Brent主力合约结算价周均价分别为61.96美元/桶和65.01美元/桶,环比下跌1.1%和下跌0.78%。周内国际油价受宏观、供应、地缘多方因素交织扰动,日内高波动运行,整体震荡调整。
周内地缘问题由上一周的存降温预期,演化至博弈僵持阶段,5月20日美媒报道以色列准备袭击伊方核设施,中东地缘存升温风险,21日开盘大幅抬升。但地缘带来的油价推涨不显,一方面,是消息自身并未落地,无论此消息是以方真实反应亦或仍是施压手段,23日美伊第五轮谈判持续推进,实质进展有限,双方就“浓缩铀”权利分歧不断,短期尚难快速达成协议,但也未有明显的升温迹象。另一方面,油价承压在于宏观风险及增产预期两大利空因素。宏观上,特朗普“大而美法案”引发市场对美国财政可持续性担忧,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20年美债拍卖遇冷,美国股债汇“三杀”,长端债券收益率显著上行。同时周五特朗普威胁对欧加征50%关税,虽然后续延长谈判期限至7月9日,但背后显现了美国同各国关税贸易博弈的分歧,关税谈判仍具不确定性。供应上,OPEC会议将讨论7月增产决议的消息再起,由于哈萨克斯坦等国持续超产,市场预期沙特为首的OPEC将增产继续惩罚超产国,抑制油市情绪。
展望下周,国际油价仍将下行,波动加剧。宏观方面,美债阴影难消,宏观情绪持续承压。地缘博弈将持续,无重大升温预期下,油市反应钝化。而基本面则更显风险,首先,5月28日将迎来OPEC+的JMMC会议,会议讨论7月增产决议,若增产预期落地成为现实,将冲击油价再度下破60美元/桶,触及前期低位;其次,阵亡降息纪念日标志着美国夏季汽油旺季预期到来,原油和成品油库存处于同期低位,但汽油裂解价差放缓、汽油需求边际弱化,警惕“旺季不旺”对油价带来的负反馈。
从具体品种表现来看,聚酯产业链则处于高开工与低利润的矛盾之中,行情僵持。PX和PTA价格受原油波动及检修计划影响,周内分别下跌0.74%和1.35%,但月涨幅仍达8.25%和9%,成本端支撑依然存在。乙二醇价格周涨0.19%、月涨4.4%,港口库存去化提供上行动力。尽管聚酯开工率维持91%高位,织造负荷回升至70%,但涤纶短纤、瓶片毛利仍为负值,盈利压力或倒逼企业减产。
出口方面,中美关税调整后聚酯产品综合税率仍高达50%,企业被迫转向东盟等低关税地区,以缓解国内市场压力。基础化工原材料整体承压,纯苯价格周环比下降0.9%,受下游苯乙烯装置检修及港口库存累积压制;而苯乙烯价格上涨,主因港口库存低位和供应收紧预期驱动。乙烯市场价格环比下降2.82%至6750元/吨,丙烯和丙烷价格分别下跌1.1%和2.06%,主要受下游烯烃需求进入传统淡季拖累。短期需求难有实质性改善,但夏季检修季或对供应形成阶段性支撑。甲醇市场则因港口到货集中叠加传统需求淡季,烯烃需求边际改善有限,累库预期增强,价格中枢下移,月跌幅超5%。塑料板块整体承压。LLDPE和PP价格分别下跌0.06%和0.44%,月跌幅达2.78%和0.68%,主流市场PVC粉(SG-5)较上周上涨0.5%,较上月下跌3%,主流市场ABS较上周下跌0.05%,较上月下跌3.11%。
值得注意的是,宏观数据显示4月社零同比增长5.1%,其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上涨38.8%,或对塑料需求形成长期拉动。政策方面,发改委新闻发布会再次强调反内卷。限制过剩产品的新增产能项目,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以及鼓励市场化兼并重组。
经营主体依据上述数据或信息、观点进行的投资/买卖/运营等行为所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均应当自行承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7 09:22
-
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
2025-10-27 09:22
-
都说【宽基指数】好,它究竟是啥?具体有哪些?
2025-10-27 09:22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