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证券公司收益凭证发行管理办法》券商收益凭证必须为本金保障型!对银行理财有什么影响?
发布时间:2025-5-26 14:18阅读:2644
2024年10月2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中证协)发布《证券公司收益凭证发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规定券商收益凭证必须为本金保障型产品,并对发行、销售、风控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这一新规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银行理财结构性产品的收益弹性降低
收益凭证作为“固收+期权”的重要通道:银行理财公司在发行结构性产品(如“固收+期权”)时,若未持有衍生品交易牌照,通常会通过配置券商收益凭证、结构性存款或资管计划来间接嵌入期权结构。新规要求收益凭证必须保本,导致原先可提供高收益弹性的非保本收益凭证(如挂钩股票指数的浮动收益型)被限制,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上限可能降低。
结构性理财吸引力下降:由于收益凭证的收益弹性受限,银行理财公司发行的“固收+期权”类产品可能难以提供较高的浮动收益,对追求高收益的投资者吸引力下降。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固收+期权”公募理财平均募集规模已降至1.02亿元,部分产品甚至仅募集几百万元。
2. 衍生品交易牌照的重要性提升
无牌照理财公司展业受限:未持有衍生品交易牌照的理财公司依赖券商收益凭证作为替代工具,但新规后,这类机构无法再通过收益凭证嵌入复杂衍生结构(如“小雪球”结构),产品设计灵活性降低。
头部机构优势凸显:截至2024年11月,31家理财公司中仅17家获得衍生品交易牌照,其中国有大行和合资理财公司占据主导地位。新规可能进一步加剧行业分化,推动中小理财公司加速申请牌照。
3. 银行理财募集难度可能增加
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银行理财客群以稳健型投资者为主,对净值波动容忍度低。结构性理财因收益不确定性较高,本就面临募集困难,新规后收益弹性进一步降低,可能加剧销售压力。
部分产品可能转向其他替代工具:理财公司可能转向结构性存款或资管计划通道业务,但穿透底层资产的合规性问题仍存挑战。
4. 长期影响:行业规范与市场格局重塑
强化合规性,降低系统性风险:新规推动收益凭证回归债务融资工具本质,减少非保本产品的潜在风险,有利于金融体系稳定。
加速理财公司衍生品业务布局:长期来看,具备衍生品交易能力的头部机构(如招银理财、兴银理财等)将更具竞争力,而中小机构需加快牌照申请或调整产品策略。
新规的实施短期内可能抑制银行理财结构性产品的增长,但长期有助于行业规范化和风险管控。理财公司需调整产品策略,或加快衍生品业务布局以应对变化。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7 09:18
-
大中小银行存款利率均下调,银行存款究竟用啥来替代?
2025-10-27 09:18
-
未来产业AI如何投资?20+人工智能ETF排名来啦~
2025-10-27 09:18


当前我在线
18601626975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