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狂飙背后面临何种结构性困境
发布时间:2025-4-28 17:07阅读:84
近年来,国内聚丙烯行业产能持续扩张,供给能力显著提升,然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面对多重挑战,行业亟需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制定差异化竞争策略等多维度突破,推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自2019年以来,得益于炼化一体化及轻烃项目的持续释放,国内聚丙烯行业迎来新一轮扩能周期。产能从2019年的2446万吨大幅提升至2024年底的4382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11.58%,累计增幅接近80%。据最新预测,此轮扩能周期将持续至2027年左右才有望步入下行阶段。然而伴随着产能的增长,聚丙烯行业结构性矛盾愈加严峻。低端产品过剩与高端专用料不足问题依旧存在,同时,不同原料路线带来竞争差异、区域性供需失衡以及低端产品出口面临的激烈竞争,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发展困境,成为制约聚丙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
低端通用料严重过剩高端专用料仍有进口依赖
尽管国内聚丙烯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但行业仍面临着低端通用产品同质化过剩与高端专用料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以拉丝料为例,该类产品主要应用于包装、纤维和薄膜等领域,熔融指数为1-4。2024年,85%以上的企业涉及拉丝料生产,拉丝料产量约1100万吨,占聚丙烯总产量的31.76%。由于拉丝料生产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产品差异化程度不足,导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质化现象严重。此外,聚丙烯均聚注塑料、纤维料、低熔共聚料等品种同样面临产能过剩与同质化竞争加剧的问题。然而,国内聚丙烯高性能专用料市场仍存在进口依赖度较高的短板,包括三高聚丙烯、茂金属聚丙烯、三元共聚膜、超透明聚丙烯、发泡聚丙烯等。以三高聚丙烯和茂金属聚丙烯为例,国内进口依存度分别在60%以上和80%以上,显示出国内高端产品供给缺口。目前,高低端产品结构性矛盾成为阻碍聚丙烯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原料路径分化发展加剧市场结构性过剩和竞争
近年来,聚丙烯产能扩张明显,原料生产路径亦呈多元化发展之势。截至2024年,油制聚丙烯产能占比为52.26%,为主流生产工艺;煤制聚丙烯在上一轮扩能周期中快速放量,产能占比升至17.75%,成为油制工艺的重要补充;PDH制聚丙烯凭借工艺优势,产能占比由2020年的9.59%跃升至22.71%。
同原料路线的快速发展显著提升了市场供给能力,但成本差异及路径特殊也影响着市场供给格局及竞争态势。油制路线成本与国际油价高度关联,近年来在油价重心上移,成本偏强的背景下,油制聚丙烯的生产成本整体维持高位。油化工企业为降低亏损压力并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转产附加值稍高、市场饱和度不大的共聚注塑、透明料等,导致当前共聚注塑、透明料由过去的短缺产品逐渐过剩。同时煤头聚丙烯成本重心整体偏低,尤其近两年煤炭供应充裕且价格持续走低,带动煤制聚丙烯成本重心下移,进而支撑其开工负荷率处在高位。并凭借相对较低的边际成本持续挤压油头装置和PDH装置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格局的分化。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近年来PDH制聚丙烯发展迅速,但由于PDH装置以丙烷为原料生产丙烯的过程中并不直接副产乙烯,导致大多数PDH生产企业面临乙烯供应问题。原料供应的局限性也成为限制PDH装置共聚产品规模化生产的重要因素。根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2024年PDH装置均聚注塑产量占比高达84.87%。PDH装置均聚产品为主结构特征也加剧了聚丙烯通用产品过剩、竞争激烈的趋势。
区域结构矛盾凸显行业竞争升级
近五年聚丙烯行业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推动沿海消费地区供给能力持续提升,但区域供需失衡问题依然突出。一方面,西北、东北地区的大量资源仍需调往沿海及西南市场,增加企业运输成本的同时考验物流效率及运输能力。另一方面,华南和华北地区内部扩能提速,区域自给能力显著增强,但存在部分资源向区外流转和调拨。整体来看,区域结构矛盾突出。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被迫持续让利,行业竞争升级。
低端产品出口竞争激烈高端市场准入门槛较高
近年来我国聚丙烯出口量持续增加,2024年首次突破200万吨,但出口货源以通用料为主,包括均聚拉丝、注塑、膜、薄壁。2024年均聚累计占比89%,抗冲共聚及无规共聚占比相对偏低。主要原因是我国聚丙烯外销主要区域为东南亚、南亚等地,当地下游需求以塑编、薄膜等为主,需求集中度较高。抗冲共聚、透明料等专用料主要应用于汽车配件、家电壳体、医疗等领域,东南亚、南亚等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且医疗配套设施不足,高端料难以实现规模化应用。中国聚丙烯出口东南亚、南亚等地区仍面临低价竞争,盈利不足5%。而欧美等高端市场对聚丙烯存在严格的FDA(食品医药)、UL(电子电器)等认证要求,叠加国内产品品牌认可度不足等因素,暂未打开销路。总体上,国内聚丙烯出口呈现低端市场竞争激烈、高端市场准入难度较大的特点。
总体来看,聚丙烯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较为明显的结构性问题。未来聚丙烯生产企业仍需继续强化技术创新,提高高端专用料的研发力度和产业化进程,减少对外依存度;另外,还需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动产能与需求有效对接,降低运输成本,增强区域产业链竞争力;此外,还需制定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形成企业的核心优势。同时,聚丙烯行业应积极践行“走出去”战略,在国际市场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搭建健全的技术服务和质量管控体系,打破高端市场的准入门槛,提升国际市场话语权。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7 09:22 2025-10-27 09:22
- 
                                    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
                                     2025-10-27 09:22 2025-10-27 09:22
- 
                                    都说【宽基指数】好,它究竟是啥?具体有哪些?
                                     2025-10-27 09:22 2025-10-27 09:22

 
                        
 
                 
                                                             
                                                                                                                                     当前我在线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分享该文章
                     7817
7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