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供需双弱聚丙烯市场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25-4-24 17:48阅读:35
导语
近期国内聚丙烯市场呈现偏弱震荡走势,从影响因素来看,成本端波动收窄,同时供应端压力略有缓解,对市场形成一定支撑。然而,需求端表现持续疲软,终端采购积极性不高,对价格形成压制。预计短期内市场仍将维持弱势震荡态势,但长期市场仍面临较大压力。
近阶段,聚丙烯市场在上旬下跌的基础上,呈现区间弱势震荡走势。截至4月22日,华东市场PP拉丝价格区间7200-7320元/吨,均价7265元/吨。清明节后,美国关税政策影响下,市场观望情绪增加,国际原油及PP盘面持续走低,拖累现货市场,PP价格重心明显下移。然随着美国暂缓对部分国家加征关税90天,国际原油及其他商品市场止跌企稳并逐步修复,叠加近期PP现货市场缺乏方向指引,市场呈现出偏弱震荡走势。
短期成本止跌及部分供应减少支撑下,聚丙烯市场或存有阶段性企稳可能。但需求面延续弱势,近期PP价格跌至相对低位,需求表现整体仍偏弱,表明市场对于需求疲软的基本面认知。供需双弱局面下,预计聚丙烯价格或偏弱震荡为主。长期看,成本端压力犹存,需求偏弱局势若未见缓解,或将对聚丙烯市场形成较大利空。
贸易政策消化后成本端波动收窄
油制聚丙烯方面,月上旬受关税政策消息影响,国际油价持续下滑,油制聚丙烯成本重心下移,聚丙烯成本支撑转弱。但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暂停对部分国家的部分特殊关税,并对某些商品实施关税豁免,市场悲观情绪部分缓解,原油价格随之反弹并进入震荡整理阶段。上周美原油价格维持在60美元上方震荡,底部支撑明显,聚丙烯成本压力有所减轻,短期对PP市场驱动中性。长期来看,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了经济不确定性与需求下滑的担忧,油价仍面临压力,或仍将对聚丙烯的成本构成持续性负面影响。
丙烷脱氢制聚丙烯而言,“关税政策”对于其成本影响较大。因国产丙烷主要来源于炼油厂催化裂化(FCC)装置的副产物,丙烷的纯度通常仅为约80%,而进口丙烷因其较高的起始纯度更受PDH企业的青睐。目前国内PDH制PP的企业共13家,27条生产线,这些企业中丙烷几乎全部依赖进口。除去长期停车及丙烷主要来自中东地区企业,仍有6家企业(涉及13条生产线)来自美国的丙烷占比在50%-80%不等。关税增加将导致该部分企业5月中下旬以后进口货物成本上涨,进一步加大本已亏损的PDH企业的经营压力。目前来看,尽管部分企业已在规划通过“进料加工出口”的方式维持经营,但成本、海外需求及价格等方面仍面临较大挑战,后期需进一步关注。
停车装置增多短期供应端压力或缓解
4月上旬内蒙古宝丰三线开车运行后市场供应增加,叠加前期部分检修装置陆续复产,市场供应整体提升。但从上周开始,聚丙烯新增计划内检修装置增多,且后期计划内检修装置集中。此外,PDH企业中,除了目前已经停车中的宁波金发2线、东华能源宁波基地一期,青岛金能二期1线,后期仍有青岛金能二期2线计划停车。计划内检修装置集中,短期供应端压力或阶段性缓解。新产能方面,尽管埃克森美孚(惠州)项目即将投产,但全面量产仍需经历一定时间,短期新增产能可能不会对市场产生太大影响。因此,整体预计在检修增多及新产能影响有限的情况下,短期供应压力有限,或对市场存在支撑。
需求表现疲软关税的负面影响持续传导
短期来看,聚丙烯需求端正面临季节性需求减弱与关税政策影响下的出口受限双重压力。从时间维度来看,4月份后,聚丙烯下游行业逐渐从需求旺季过渡至淡季周期,对PP需求呈现季节性减弱趋势。从政策维度来看,美国关税政策对PP主要下游及终端领域的影响在逐步显现。
关税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抬升了塑料制品的出口成本,例如家居用品和玩具等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利润空间受到压缩,削弱了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二是关税的增加促使美国进口商将采购渠道转移至东南亚(如越南、泰国)和墨西哥等低成本地区,导致相关产品的出口订单量下降。
根据卓创资讯调研数据显示,关税政策对PP下游行业的影响已形成传导效应,不仅体现在制品端的成本上升,更通过终端行业订单受阻向上传导,对制品需求形成拖累,进而影响PP市场供需关系。调研案例显示,某托盘企业近期订单量较上月减少10%,其中关税政策对下游电动工具行业的影响是重要因素之一。此外,某中型塑编企业反馈,其4月份订单量较3月份下降20%,除季节性因素外,其终端客户自身订单缩减亦是导致订单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从市场反馈来看,尽管目前下游及终端加工厂仍有前期订单在执行,但关税政策的传导效应仍在逐步累积,预计关税政策的负面影响在5月份将进一步显现,需求端如局势未见缓解,将对PP市场存在较大的利空。
聚丙烯短期偏弱震荡需求不畅,长线压力不减
综合以上,随着宏观风险的消化,聚丙烯成本端的波动收窄,且从供需基本面来看,短期检修装置增多,预期供应端略有缓解,但需求端表现不佳,特别是终端领域部分出口受限,短期需求支撑有限。多空影响下,预计PP市场区间偏弱震荡。长线看,成本端仍有压力,需求端如局势未见缓解,将对PP市场存在较大的利空,建议加强对关税消息和政策面的关注。
文|宁晓琴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