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度报告】原油:宏观隐患仍存,原油高度受限
发布时间:2025-4-17 08:25阅读:84
摘 要
1.2025年一季度,国际原油市场呈现“先扬后抑”的剧烈波动格局。布伦特原油价格从1月初的74.93美元/桶一度冲高至82.33美元/桶(1月16日),随后受多重利空压制震荡下行,3月中旬触及季度低点68.33美元/桶,最终收于73美元/桶附近。
2.关税政策导致海外一季度宏观情绪转弱,而人民币汇率或维持稳定。
3.加沙停火进程反复受挫,同时美伊博弈升级,地缘冲突外溢风险依然存在。
4.欧佩克地区4月增产与补偿性减产相互抵消,被制裁地区原油出口量或持续下降。
5.整体而言,尽管原油基本面偏强,但宏观因素压制了原油的反弹高度。预计二季度布伦特原油将在70-77美元/桶区间内震荡运行。短期内,欧佩克增产逻辑淡化,建议重点关注美股走势与中东地缘局势。
风险提示:美国股市大幅下跌、原油库存持续增加、地缘突发事件延续等。
一、原油季度行情回顾
图1:原油一季度盘面走势回顾(美元/桶) |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 |
2025年一季度布伦特原油呈现“先扬后抑”的震荡下行格局。1月上旬拜登政府对俄罗斯、伊朗油轮制裁加深,导致中东、西非到中国运费上涨,沙特顺势上调销往亚洲轻质原油官价,推动油价于1月16日触及季度高点82.33美元/桶。然而供应端超预期宽松迅速压制涨势,特朗普上台后提出将大力促进国内页岩油产量提升,OPEC+内部减产执行率下降,伊拉克前期的补偿性减产被证伪,加之海内外炼厂春季检修(美国炼厂开工率降至85%、中国地炼降至43.6%),原油库存持续增加,油价连续三周回落至1月底的78.33美元/桶。
进入2月,布伦特原油出现宏观风险偏好转弱与地缘缓和主导的下跌行情。美国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市场对远期宏观预期偏悲观,加之1月CPI反弹至3%推迟美联储降息预期,海外风险资产遭抛售(短期内WTI与标普500相关性一度高达0.82),叠加2月12日俄乌达成30天停火协议,市场对俄罗斯100万桶/日原油边际出口恢复预期升温,油价加速下挫至2月21日的72.33美元/桶。尽管美国暂停委内瑞拉开采许可引发短暂反弹,但市场传言库尔德地区谈判或已经达成,伊拉克可能会增产40万桶/日,叠加美国商业原油库存连续五周累库至4.83亿桶(创2022年6月以来新高),油价月末承压于70美元关口。
3月原油市场经历剧烈波动:其中OPEC+表示4月将正式执行13.8万桶/日增产计划,布伦特原油于3月14日跌至年度低点68.33美元/桶。但随后供需再平衡信号显现:美国炼厂复工(开工率回升至89%)带动汽油库存周降574万桶,汽油进入降库存模式,以及特朗普威胁对俄油加征关税,欧佩克3月20日又出台补偿性减产措施,4月减产计划量为24.9万桶/天。一季度末受美国可能对俄罗斯、伊朗加深制裁及OPEC+补偿性减产计划支撑,走出一波反弹趋势,最终收于73美元/桶附近。
二、关税政策导致海外一季度宏观情绪转弱
(一)贸易纠纷下,海外风险偏好转弱
自特朗普2025年1月20日第二次就任美国总统以来,中美关税博弈迅速升级,双方政策呈现“加码与反制”的螺旋式上升态势。美国方面,特朗普政府于2月1日率先对几乎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并在3月4日追加10%,使总税率升至20%;同时,以“国家安全”为由对钢铁、铝进口统一加征25%关税,并将范围扩大至半导体、汽车零部件等战略行业。中国方面,2月10日起对美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对原油、农业机械等加征10%,并在3月10日进一步扩大反制清单至农产品和汽车零部件。
图2:美国通胀数据(%) | 图3:美国国债与布伦特原油走势 |
数据来源:EIA、徽商期货研究所 |
美国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4月2日正式实施的“对等关税”。该政策要求所有贸易伙伴(包括中国、欧盟、日本、印度等)关税税率与美国“对称”,变相的对各国商品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对中国增加34%的关税,关税政策超出市场预期,宏观情绪走弱。
海外宏观风险偏好持续转弱,首先是经济衰退预期强化。以史为鉴,2018年中美贸易战期间美国制造业PMI从59.3高位持续下滑至54.3,降幅达5个百分点。高盛模型显示,若美国全面实施"对等关税",美国核心CPI同比或抬升0.8-1.2个百分点,推动全年核心通胀中枢升至3.5%。事实上,2025年2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已同比上涨2.79%,创2023年3月以来新高,密歇根大学调查显示消费者五年期通胀预期飙升至4.1%(1993年以来最高)。滞胀格局迫使美联储政策陷入两难。美联储3月份议息会议上暂停降息步伐,且鲍威尔表示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经济衰退交易逻辑有卷土重来的可能。资本市场已提前开启避险操作:美债收益率曲线加速趋平,10年期收益率单周下行19.4个基点,降至4.3152%,创下2023年3月硅谷银行事件以来的最大跌幅;黄金价格也持续创下历史新高。
(二)国内经济数据持稳,人民币贬值步伐暂缓
图4: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PMI(%) | 图5:人民币汇率走势 |
数据来源:EIA、徽商期货研究所 |
2025年3月,中国制造业PMI达到50.5%,较上月提升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并创下2024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具体来看,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达到52.6%和51.8%,显示供需两端同步回暖。政策层面,全国两会将2025年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并推出一系列“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措施。财政赤字率首次提高至4%,新增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支持消费以旧换新,同时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强化了市场对经济复苏的信心,也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基本面支撑。
在多重压力之下,人民币汇率展现出较强韧性。年初在岸汇率一度跌至7.3关口,但央行凭借逆周期工具成功稳定了市场预期。截至3月末,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指数(CFETS)较2024年末上涨4.2%,外汇储备规模维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2025年两会期间,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再次强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的政策立场,因此人民币汇率短期内大幅贬值的概念较低。
三、地缘政治局势概述
(一)加沙停火进程反复受挫叠加美伊博弈升级,地缘冲突外溢风险仍存
近期加沙停火协议执行陷入僵局,以色列于3月18日单方面终止停火协议,重启对拉法地区的空袭及地面军事行动。以军不仅推进至加沙北部沿海公路,更通过精准打击哈马斯安全部队首脑等核心高层,以方"彻底消灭哈马斯"战略目标的立场坚定。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特朗普政府同步加大对伊朗的施压力度。3月底,美方威胁称,若伊核协议谈判破裂,将实施“前所未见规模”的军事打击,并考虑与以色列协调行动。伊方明确拒绝在威胁下谈判,同时谴责美以侵略政策加剧中东动荡。当前局势呈现出加沙战火重燃与波斯湾危机发酵的双重风险,虽然沙特等主要产油国尚未受直接冲击,但霍尔木兹海峡等重要能源通道的安全隐忧正在积聚。
(二)俄乌地缘边际缓和,但供应减少的风险仍存
3月18日,俄美双方达成阶段性能源设施保护协议,普京签署总统令要求俄军在未来30天内停止攻击乌克兰发电站、油气管道等关键能源设施,并同步要求乌方停止对俄境内同类目标的袭击,随后黑海地区也达成了停战协议。路透航运数据显示,3月俄原油日均出口量环比增加12万桶至348万桶,主要流向印度、土耳其等非欧美市场。3月20日当周,ESPO原油与布伦特价差收窄1.26美元/桶至3.4美元/桶,反映市场对俄原油出口恢复的计价。
然而供应端的潜在风险正在积聚:特朗普4月1日公开指责俄方拖延全面停火谈判,威胁对俄石油实施"二级关税",并拟禁止采购俄能源的企业进入美国市场。这可能迫使印度等俄油主要买家削减采购量,进而导致俄被迫减产。
图6:俄罗斯现货和布伦特价差(美元/桶) | 图7:中东至上海运费(点) |
数据来源:EIA、徽商期货研究所 |
四、原油产业链概述
(一)供应方面:欧佩克地区4月增产与补偿性减产相互抵消
2025年3月3日,OPEC+八国通过视频会议正式确认自4月1日起启动"阶梯式增产"机制,每月原油产量将增加13.8万桶/日,直至2026年9月完成220万桶/日的自愿减产恢复计划。该决议附带的"灵活调整"条款允许产油国根据市场供需暂停或逆转增产进程,为政策执行留下弹性空间。
图8:欧佩克各国原油补偿性减产计划(千桶/天) |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EIA |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增产并非单纯供应放量,而是与补偿性减产形成对冲机制——3月20日OPEC+公布的补偿计划显示,4月需额外削减24.9万桶/日超配额产量,按照目前的数据统计,欧佩克4月净增供应量约为-11.1万桶/日(13.8万桶增产-24.9万桶补偿),这意味着4月5日后欧佩克实际供应或将维持紧平衡状态。但需警惕其中伊拉克长期存在基础设施老旧导致的产量统计偏差,历史补偿减产完成率仅67%,以及伊拉克北部油田复产可能引发的突发性供应增量。
(二)被制裁地区原油出口量或持续下降
美国政府对能源出口国的制裁力度持续升级,形成多重政策冲击。2025年3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从委内瑞拉进口石油或天然气的国家加征25%的"二级关税",该政策将于4月2日生效,旨在通过惩罚第三方买家彻底阻断委内瑞拉原油出口。委内瑞拉副总统罗德里格斯3月31日宣布,多家在委运营的跨国油气公司在过去几小时内接到美国通知,其出口委内瑞拉石油的授权已被取消。美国针对伊朗的制裁同步收紧,3月20日美国对山东鲁清石化等19家实体及8艘油轮实施制裁,伊朗原油出口数量仍存下降预期。
(三)供需平衡表:短期均衡,长期偏弱
原油市场二季度维持紧平衡,但中长期面临供应过剩压力。因OPEC+增产克制、美国对伊朗和委内瑞拉制裁收紧,而需求端受北半球出行旺季和中国炼厂开工率回升支撑,供需缺口收窄至20-30万桶/日。然而三至四季度起美国、非OPEC+国家增产或将推动供应过剩扩大至150万桶/日。
图9:原油供需平衡表展望 |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EIA
(四)月差与库存的侧面验证:当下基本面偏强
原油在一季度整体维持累库趋势,美国炼厂开工率因春季检修,维持在往年中低位附近,且由于美国4月份实行的关税政策,美国炼厂提负意愿不强烈。但汽油已经确认进入去库区间,预计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库存持续消耗。价差结构方面,目前布伦特原油依旧维持Back结构,近月涨幅较快,侧面验证当下原油基本面偏强。
图10:美国近五年原油商业库存(百万桶) | 图11:美国近五年汽油库存(百万桶) |
图12:布伦特原油月差(美元/桶) | 图13:美国近五年炼厂开工率(%) |
数据来源:EIA、徽商期货研究所 |
五、后市展望与风险提示
展望二季度,宏观方面,建议关注4月份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带来的通胀上升等不利因素,警惕市场再度交易“对等关税”可能带来的经济衰退预期。地缘方面,3月18日普京同意俄乌30天不互袭能源设施,并已立即向俄军下达相关指令;3月25日俄乌双方达成海上停火,俄乌局势整体进一步趋缓。供应方面,短期内预计偏紧。OPEC+宣布自4月起按计划执行13.8万桶/日的增产,但委内瑞拉、伊朗原油出口存下降预期,3月20日美国发布了与伊朗有关的第四轮制裁,委内瑞拉副总统3月31日宣布,多家在委运营的跨国油气公司在过去几小时内接到美国通知,其出口委内瑞拉石油的授权已被取消。此外欧佩克+表示包括俄罗斯、伊拉克和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七个国家3月20日发布新计划,以补偿超出配额的石油产量(4月补偿减产24.9万桶/天)。库存方面,汽油库存处于下降拐点附近,海外汽油裂解价差与月差同步走强,但炼厂提负意愿不高。整体而言,尽管原油基本面偏强,但宏观因素压制了原油的反弹高度。预计二季度布伦特原油将在70-77美元/桶区间内震荡运行。短期内,欧佩克增产逻辑淡化,建议重点关注美股走势与中东地缘局势。
风险提示:美国股市大幅下跌、原油库存持续增加、地缘突发事件延续等。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国庆长假投资“不放假”:中信证券推荐闲钱理财攻略
2025-09-09 09:53
-
【麒麟芯片】时隔四年重现华为发布会,释放了哪些关键信号?
2025-09-09 09:53
-
6只中证A500系列指数即将发布,对投资者有啥参考价值?
2025-09-09 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