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专业术语
发布时间:2025-4-15 13:26阅读:521
一、基础概念
融资融券(两融)指投资者向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现金或证券),借入资金买入证券(融资交易)或借入证券并卖出(融券交易)的行为,属于信用交易范畴。
融资交易(买多)投资者向证券公司借钱(融资)买入特定证券,预期证券价格上涨后卖出,以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赚取差价收益。例:投资者融资 100 万元买入 A 股票,若股价上涨,卖出后归还 100 万元本金及利息,剩余为盈利。
融券交易(卖空)投资者向证券公司借入特定证券并卖出(融券),预期证券价格下跌后买入相同数量证券归还,赚取差价收益。例:投资者融券卖出 1 万股 B 股票(当前股价 10 元 / 股),若股价跌至 8 元,买入 1 万股归还,赚取 2 元 / 股差价(扣除费用)。
二、关键要素与规则
保证金投资者进行融资融券交易时,需向证券公司提交的担保物(现金或证券),用于保障其到期偿还债务。可充抵保证金证券:符合交易所规定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可按一定比例折算为保证金(折算率≤100%,风险越高折算率越低,如 ST 股折算率为 0)。保证金比例:融资 / 融券时所需保证金占交易金额的最低比例(如融资保证金比例≥100%,即融资 100 万元需至少 100 万元保证金)。
维持担保比例(维保比例)投资者信用账户内总资产(现金 + 证券市值)与总负债(融资负债 + 融券负债 + 利息费用)的比例,计算公式:维持担保比例 = (现金 + 证券市值)÷ 总负债正常范围:≥150%(可提取担保物或新增融资融券);预警线:140%-150%(部分券商),提示投资者关注风险;追加保证金线:≤130%,需在规定时间内追加担保物至维保比例≥140%(或券商指定标准),否则可能被强制平仓;低于 100%:融券卖出的标的证券持续上涨,导致负债超过资产,可能触发更严格的平仓措施。
强制平仓当投资者未按规定追加保证金或维保比例低于约定标准时,证券公司为控制风险,强制卖出其信用账户内的证券(或买入融券标的),以偿还负债的行为。
三、特殊术语与机制
标的证券可用于融资买入或融券卖出的证券,需符合交易所规定(如流通市值、股东人数、涨跌幅波动等要求),通常为沪深 300、中证 500 等指数成分股及部分 ETF。
转融通证券公司向证券金融公司借入资金或证券,再提供给投资者的机制,是融资融券业务的资金 / 证券来源之一(个人投资者不直接参与转融通)。
融资融券余额融资余额:市场所有未偿还的融资买入金额(反映看涨情绪);融券余额:市场所有未偿还的融券卖出证券市值(反映看跌情绪);融资融券余额 = 融资余额 + 融券余额,用于衡量市场杠杆交易规模。
集中度限制:投资者信用账户内单只证券的融资 / 融券规模占其总担保物的比例不得超过券商规定(如单只股票融资买入不得超过账户资产的 60%),防止单一证券波动导致风险过度集中。
合约期限:融资融券合约最长期限为 6 个月,到期前需了结(还款还券)或申请展期(部分券商允许展期一次,延长 6 个月)。
四、风险提示
杠杆风险:放大收益的同时也放大亏损,极端情况下可能倒欠证券公司资金(如融券标的暴涨)。
强制平仓风险:未及时追加保证金可能导致账户被平仓,剩余资产可能不足以覆盖负债。
流动性风险:标的证券停牌、跌停等可能导致无法及时平仓,增加负债压力。
通过理解上述术语,可更清晰地把握融资融券的交易机制、风险控制和市场影响。更多融资融券开通及操作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低费用开融资融券,点击头像旁边的微信添加微信奥!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想投资又怕高风险?中信证券盘点下半年“稳稳的幸福”板块
2025-09-15 15:02
-
iPhone17 为何“挤爆牙膏” ,仍然难破增长困局?
2025-09-15 15:02
-
指标类、切线类、形态类、K线类和波浪类等技术分析,都是什么意思?
2025-09-15 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