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债获批后股票反常下跌的3大真相
发布时间:2025-4-14 14:15阅读:987
上市公司发可转债,本质上就是拿着双刃剑在走钢丝。我统计过最近两年的数据,超过四成公司在转债获批后的一个月内跑输大盘。去年某光伏龙头获批当天股价大涨7%,结果两个月后跌去近三成,直到现在都没回到当初的位置。这背后藏着三个市场老司机才知道的门道。
第一层逻辑叫"预期透支"。从董事会预案到证监会放行,这中间通常要经历3-6个月的审批期。聪明的资金早在公司发布预案时就开始埋伏,等到正式获批的消息落地,恰恰是这些潜伏盘兑现利润的时机。就像参加婚礼的宾客,仪式结束就该散场了。
第二层门道在"资金分流"。可转债的转股价通常比市价低15%-30%,这就相当于给市场安了个价格锚。当正股价格涨到转股价附近时,会触发大量套利盘抛售。更关键的是,很多机构投资者会优先配置债券,导致正股流动性被抽血。
第三层玄机藏在"大股东算盘"里。去年某消费电子公司发债时,大股东全额认购后又通过大宗交易减持正股,左手赚债券利息,右手套现股权,这波操作直接让散户账户缩水两成。看懂这些弯弯绕,你才能理解为什么利好落地变利空。
不过要说最要命的,还是普通投资者的信息滞后。今年三月某锂电企业获批当天,我看到某平台凌晨三点就有机构在讨论"债转股对每股收益的摊薄效应",而普通投资者直到九点十五分集合竞价才知道消息。这种信息差,往往让散户成为最后接盘的人。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聚焦:中信证券保荐的水利工程领域科创板“潜力股”
2025-07-28 13:05
-
存款利率连降,银行理财产品还能买吗?该如何选择?
2025-07-28 13:05
-
牛市信号渐显,普通投资者该如何稳稳把握机会?
2025-07-28 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