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资产剥离:为何企业宁可割肉也要瘦身?
发布时间:2025-4-8 15:54阅读:400
资产剥离说白了就是上市公司把旗下部分业务或资产当白菜卖,可能是子公司、厂房设备甚至专利技术。去年证监会统计显示,超过60%的剥离案例发生后6个月,公司股价跑赢大盘5个百分点以上。这数据乍看反常识,毕竟"变卖家当"听着就像败家,可企业为何偏要挥刀自宫?
有朋友五年前重仓过一家老牌制造企业,看着它把最赚钱的汽车零部件业务卖了,气得差点清仓。结果人家拿着这笔钱投入新能源研发,三年后毛利率从18%飙升到32%。现在想来,这正应了管理学中的"资源诅咒"——什么都想抓,最后什么都抓不牢。上市公司剥离资产最常见的原因,恰恰就是这种战略聚焦。
不过企业决策可比我们散户复杂多了。上周跟券商朋友喝酒,他掰着手指给我数:有甩包袱型的,比如某连锁酒店集团砍掉持续亏损的餐饮业务;有应对危机型的,像去年那家被曝财务造假的公司火速剥离问题资产;还有更精明的玩法——某互联网大厂把成熟业务卖给关联方,既套现又不影响报表收入。说到这里他敲着桌子感慨:"你以为他们在拆东墙补西墙?人家是在搭乐高呢!"
散户最该警惕的是那些"化妆型"剥离。记得2022年有家上市公司把应收账款打包卖给第三方,当年净利润暴增50%,结果次年就因资金链断裂ST。这种财技操作就像给烂苹果打蜡,看着光鲜实则埋雷。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26
-
美联储二次降息落地,黄金还会涨吗?
2025-11-03 09:26
-
券商持续看好,半导体ETF究竟怎么选?
2025-11-03 09:26


当前我在线
18780236641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