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油脂增量与产业升级——政策扶持和贸易扰动下的机遇
发布时间:2025-3-5 13:32阅读:96
背景
2025年2月23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发布,将油料作物产能系统性提升纳入乡村振兴核心框架,释放出强化国内油脂油料供应链安全的明确信号,将对油脂产业的供应端产生深远影响。同时,2025年3月3日,美国政府宣布以芬太尼为由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进一步加征10%关税。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3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加征10%关税。
一时间油脂产业成为国家政策扶持重点和贸易扰动中的关键变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油脂产业的相关表述更加全面及深刻,国际贸易流扰动也提供给油料作物自给率提升充足的动能,国产大豆、菜籽及花生产业在政策扶持下有望产生供应增量并逐步升级,国产油脂行业将面临新的机遇。
历年文件对比
今年文件中关于油脂产业表述更加全面及深刻,在延续近年来“扩种面积、提高单产”的政策基调上,更聚焦于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利用专项贷款贴息、保险等政策工具稳定国产油料种植产业信心。同时今年也是近五年来油料作物提及最广的一年,国产大豆、油菜、花生和油茶等油料作物需要协同发力,以实现粮油安全和产业升级的双重目标。
表1.近五年中央一号文件相关表述
数据来源:新华社、物产中大期货研究院
油料作物自给率趋势
目前大豆、菜籽和花生是我国主要国产油料作物。我国大豆自给率在21世纪初曾接近80%,但因需求激增和国际竞争等原因一路下滑至20%左右,压榨原料高度依赖于巴西、美国及阿根廷;菜籽自给率也自世纪初出现明显下滑,目前维持在55%左右,需要进口大量加拿大菜籽补充需求;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花生生产国,基本能实现自给自足。因三种油料作物实际情况不同,下面逐一解析文件对国产大豆、菜籽及花生的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
图1.我国油料作物自给率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USDA、物产中大期货研究院
国产大豆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
本文件对国产大豆行业的政策导向为“稳面积、提单产、保收益”。首先,国家政策继续支持国产大豆生产,新季大豆产量目标进一步验证“多措并举巩固大豆扩种成果”,2025/26年度大豆产量目标为2030万吨,同比增长0.50%,种植面积预计“稳中有增”。其次,“完善大豆生产者补贴”、“推动扩大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以及“鼓励地方开展粮油种植专项贷款贴息试点”等表述也利于保护种植户收益和积极性。最后,国产大豆的产量仍有边际提升的空间,未来的方向重心是在单产上进行提高。
长期来看,国产大豆行业发展将极大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和国际贸易格局变化,持续打开供应端增量空间。除2021年因种植效益和频繁的自然灾害令种植面积和产量下滑外,国产大豆供应稳步提升。近三年来,国产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万公顷以上,产量亦超过2000万吨。一是政策端持续发力,东北地区推进粮豆轮作,长江流域开展盐碱地种植大豆示范,在内蒙古和东北三省积极实施大豆生产者补贴,大垄密植补贴以及轮作补贴政策,2024年黑龙江省大豆每亩补贴高于玉米322元。二是国际供应链面临挑战,油厂大豆及豆粕均因一季度到港量偏低而持续去库,4月需要季节性停机检修,叠加中美关税预期炒作,豆系短期供应趋紧及暴涨,2月底黑龙江国产大豆榨利也给到500元/吨,这无疑提供给国产大豆种植和压榨产业较好的发展机遇。
图2.国产大豆面积与产量变化
数据来源:USDA、物产中大期货研究院
图3.国产大豆压榨利润
数据来源:物产中大期货研究院
国产大豆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
“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和“挖掘油菜扩种潜力”标志着本文件对国产菜籽行业的政策导向也是沿着单产和面积两方面突破。由于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是夏季作物,只有油菜属于冬季作物,与粮食争地矛盾较小,因此油菜或是提高我国粮油自给率的关键作物,农业农村部也将发展油菜生产作为保障食物油供给安全的重要抓手。
自2017年国产菜籽产量和面积持续温和增长,其中四川、湖北等主产区增幅显著。长期来看,国产菜籽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其经济效益。成本端,国产菜籽相对于加籽具有较大劣势,主要反映在劳力成本占比高,只有规模化和机械化种植才能减少劳力投入。收益端,国产菜籽单产仍有提高空间但整体相对有限,对比全球菜籽主产国单产变化趋势可知,欧盟菜籽单产领先程度较大,但以长生育期实现的。国产非转基因菜籽和转基因加籽的单产处于相近水平,近些年国产菜籽因杂种优势开发较为充分而边际放缓,未来生物技术突破和政策或成为影响单产增长的关键变量。
图4.国产菜籽面积与产量变化
数据来源:USDA、物产中大期货研究院
表2.国产菜籽与加籽成本对比
数据来源:发改委价格司、萨省农业局、物产中大期货研究院
图5.全球菜籽主产国单产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USDA、物产中大期货研究院
其次,国产菜籽行业发展还要解决争地问题。我国南方地区有1亿亩以上的冬闲田,其中6400亩可以用来种植冬油菜,将其利用好是扩种油菜的关键。产业方面,南方三熟制“稻-稻-油”留给油菜生长期不到180天,而传统国产油菜生长期至少200天。我国油菜专家王汉中院士团队培育的短生育期油菜品种“中油早1号”在保证高油优质及多抗下,各示范点生育期在173天以内,这给油菜土地利用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因此,国产菜籽产业正在逐步进行升级,但目前国产菜籽产业和期货盘面相关性不高。主要是由于国产菜籽多采用物理压榨,产出浓香型菜油和菜籽饼。其中,国产浓香型菜油相对于盘面菜油有4000元/吨以上的升水,一般不用于盘面交割,而物理压榨的菜籽饼又不符合菜粕盘面交割标准,故国产菜系当下对盘面影响有限,盘面受进口菜籽供需主导。不过未来沿着中央一号文件指示,国产菜籽在单产和面积上进行突破,成本端劣势缩小的情况下,其对盘面价格或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花生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
本文件对国产花生行业的政策导向为“挖掘花生扩种潜力”。近些年来,作为我国自给率最高的油料作物,花生在主产区河南及东北等地的种植利润在主要农作物中具有效益优势,多省花生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全国新季花生种植面积在文件支持下或将易涨难跌。据卓创咨询数据显示,2024产季新花生播种面积439.85万公顷,预估2025产季窄幅上升。在不发生极端灾害下,新季花生供应格局边际预计趋宽松。
图6.国产花生面积与产量变化
数据来源:USDA、物产中大期货研究院
总结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对我国油脂油料板块产生较为深远影响,为提升植物油脂自给率和提高粮油安全,国产大豆、菜籽和花生等油料作物供应端增量空间将不断打开。同时在国际油脂供应链动荡频发和政策支持下,国内油脂油料或将迎接产业升级的新机遇。例如,国产大豆产业在近端进口豆源趋紧下,压榨企业获得丰厚利润;国产菜籽产业在效益上逐步向加籽靠拢;国产花生产业继续领跑全球。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想要在国泰海通购买ETF基金,请问有哪些推荐的理财产品吗?
2025-09-22 15:03
-
证券交易费用都有哪些?收费标准是怎样的?
2025-09-22 15:03
-
【基本面】宏观面分析、行业面分析、公司面分析,分别看什么?
2025-09-22 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