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行业观察:液流电池加速商业化;全钒、锌溴技术领跑长时储能赛道
发布时间:2025-2-26 11:21阅读:129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持续提升,长时储能技术正成为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的关键。中国内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预计在2025-2030年新增约190GW,到2030年4小时以上储能装机占比将达50%。在技术迭代与降本驱动下,液流电池和压缩空气储能逐步崭露头角,其中液流电池凭借安全性和灵活性优势,商业化进程显著提速。
长时储能技术格局分化,液流电池与压缩空气储能成主力
技术路径多元化,成本竞争决定市场格局
当前新型储能技术呈现多元化发展,锂离子电池虽仍占主流,但其在长时储能场景中的短板逐渐显现。压缩空气储能凭借较低初始成本占据优势,而液流电池通过持续技术突破降本空间显著。预计到2025年,锂离子电池初始投资成本已降至500元/kWh,但随着4小时以上储能需求增长,液流电池和压缩空气储能将主导2025年后的新增装机。
氢储能布局长远,商业化尚待突破
氢储能因能量密度高、适合季节性调峰被视为长时储能的终极目标,但其能量转换效率仅40%且技术成熟度不足。预计2030年后氢储能技术将逐步完善,2035年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短期内,液流电池和压缩空气储能仍是长时储能的核心解决方案。
政策与需求双驱动,储能装机结构性调整
强制配储政策取消后,新能源项目装机短期承压,但弃风弃光问题倒逼长时储能需求长期增长。预计到2030年,中国内地4小时以上储能占比将提升至50%,技术路线的市场占比将取决于降本速度与规模化应用进展。
液流电池商业化加速,全钒与锌溴技术突破显著
全钒液流电池:供应链成熟,成本持续下探
全钒液流电池凭借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等优势,2024年内地装机量达1.8GWh,较2023年增长近6倍。其单Wh成本已降至2元,伴随规模化生产与隔膜国产化推进,未来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目前全钒液流电池供应链初具规模,百MW级项目开发能力已形成,为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锌溴液流电池:高寒地区应用验证技术潜力
锌溴液流电池通过解决锌枝晶、自放电等技术难题,在新疆、青海等高寒地区实现落地应用。其宽工作温域和低初始投资成本优势突出,规模化后成本竞争力将更加显著。技术突破与场景适配性为锌溴液流电池打开差异化市场空间。
产业链机遇聚焦关键材料国产替代
液流电池产业链中,全钒液流电池隔膜的国产替代成为重点突破方向。本土企业技术攻关将推动隔膜成本下降,进一步释放液流电池商业化潜力。此外,锌溴液流电池的材料稳定性优化亦为产业提供新增长点。
新型储能技术的迭代与场景适配性提升,正推动行业向长时、高安全方向演进。液流电池的技术突破与压缩空气储能的成本优势,将成为未来十年储能市场格局重塑的核心变量。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储能行业未来的机会在哪里?有哪些储能方式?
室温超导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和市场应用前景如何?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