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策略】商品期货跨品种套利分析
发布时间:2025-2-7 21:39阅读:268
报告摘要:
一般来说,跨品种套利的主要逻辑是两个品种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多数情 况下其价格呈现同涨同跌的特性,且二者价差(或比值)保持在一定的区间内,当 品种间特性差异使得二者价差(或比值)波动逐步偏离“正常区间”时,从而产生套利机会。按照品种间的关系,可以将跨品种套利分为产业链套利和基本面套利:前者是指二者是同一产业链的直接上下游品种,在生产环节存在固定的产出比例关 系;后者是指二者是某一产业链上的相关品种,可以同是某一品种的生产原料,或 在某一消费领域存在替代关系,或是同一产业链中的不同产品。
多数时间情况下,关联性较高的两个品种的价差(或比值)均在一定范围的“正 常区间”之内运行,供需因素和成本利润因素起到一定作用。当价差(或比值)明 显脱离历史运行的“正常区间”时,往往是其中一个品种的自身基本面发生较大矛 盾,这时不能盲目的判断价差(或比值)要立马进行回归,只有等到该品种的趋势 发生转变后,价差(或比值)或比值才会进行回归修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 价差(或比值)的判断其实就是发生主要矛盾的品种的逻辑判断。
一、 商品期货跨品种套利特点
本系列的前面几篇文章重点讨论了单一商品的跨期套利,本文开始把研究重点转向不同商 品之间的套利机会,即跨品种套利。一般来说,跨品种套利的主要逻辑是两个品种之间具有较 高的相关性,多数情况下其价格呈现同涨同跌的特性,且二者价差(或比值)保持在一定的区 间内,当品种间特性差异使得二者价差(或比值)波动逐步偏离“正常区间”时,从而产生套 利机会。按照品种间的关系,可以将跨品种套利分为产业链套利和基本面套利:前者是指二者 是同一产业链的直接上下游品种,在生产环节存在固定的产出比例关系;后者是指二者是某一 产业链上的相关品种,可以同是某一品种的生产原料,或在某一消费领域存在替代关系,或是 同一产业链中的不同产品。常见的跨品种套利组合如图1所示。
对于商品期货的跨品种套利,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跨品种组合的配比系数,选择价差还是 比值,一般来说,交易所直接给出套利指令可以看品种间价差;二是对跨品种组合价差(或比 值)波动的核心逻辑,这是跨品种套利策略的关键。
二、产业链套利分析
一般来说,产业链套利就是依据产业链利润的均值回归特征来构建套利组合。当产业链利 润处于高位时,企业会提高开工率,对原料A的需求会增加,同时产品B的供给会增加,结果 就是原料A价格上涨而产品B价格下跌,企业利润从高位逐渐回归至正常水平,期间的套利策 略可以是做多原料A同时做空产品B。相反,当产业链利润被压缩至低值甚至是负值时,企业会 因持续亏损而降低开工率,对原料A的需求就会减少,同时产品B 的供应也会减少,结果就是 原料A价格下跌而产品B价格上涨,企业利润从低位逐渐修复至正常水平,期间的套利策略可 以是做空原料A同时做多产品B。
但是在具体策略制定中会遇到几个问题:一是产业链合理的利润区间如何去界定?以大商 所的玉米和淀粉为例,可以根据历史数据给出一个大致判断区间,如淀粉-玉米价差主流区间在 300-500 元/吨。如果该区间过大,则交易机会将大幅缩减;如果该区间过小,则可能会产生很 多的干扰信号。因此,所谓的合理区间设置很难有一个完美的标准答案。二是入场时机的选择, 通过历史数据能够看出,价差突破划定的合理区间后可能会继续沿着原方向运行一段时间,历 史的极值存在被打破的可能。因此,选择价差均值回归的策略,将会面临亏损幅度和时间长度 的双重考验。
三、基本面套利分析
基本面套利中,两个品种的关系就有很多种情况。以螺纹钢和热轧卷板为例,两者均属于 钢材产品,原材料锻造成钢坯的过程均相同,只是从钢坯轧制成了不同形状特性的钢材。螺纹 钢亦称带肋钢筋,以连铸小方坯为原料,由小型轧机生产加工而成,主要用于房地产、基建等。热轧卷板以板坯(主要为连铸坯)为原料,经加热后由粗轧机组及精轧机组制成带钢,主要应 用于汽车、船舶等制造行业。数据统计显示,螺纹钢和热轧卷板期货价格的相关性高达0.97。
从生产工艺角度来看,螺纹钢和热轧卷板的差值主要是加工费不同,卷螺差(热轧卷板与 螺纹钢差值)大概在50元/吨左右,该价差波动应该较为稳定。但通过实际数据来看,近几年 卷螺差波动区间在-200到400元/吨之间,波动幅度高于理论成本差。从供给角度来看,螺纹钢 和热轧卷板的生产原料相同,像铁矿石价格涨跌、钢厂检修等因素对二者的影响是一样的,因 此对卷螺差影响不大。从需求角度来看,当地产等行业需求较好时,有利于螺纹钢价格上涨, 卷螺差会下跌,钢厂会增加螺纹钢生产同时降低热轧卷板生产,导致螺纹钢价格下跌且热卷板 价格上涨,卷螺差向上回归;反之当制造业需求较好时,卷螺差出现上涨后也会带动钢厂对二 者产量调整,从而使卷螺差向下回归。
四、跨品种套利逻辑分析
根据前文分析可以看出,多数时间情况下,关联性较高的两个品种的价差(或比值)均在 一定范围的“正常区间”之内运行,供需因素和成本利润因素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当价差(或 比值)明显脱离“正常区间”时,往往是其中一个品种的自身基本面发生较大矛盾,这时不能 盲目的判断价差(或比值)要立马进行回归,只有等到该品种的趋势发生转变后,价差(或比 值)或比值才会进行回归修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价差(或比值)的判断其实就是发生 主要矛盾的品种的逻辑判断。
例如2024年4月下旬起,锰硅价格异军突起,走出一轮牛市行情,硅铁与锰硅价格出现“倒 挂”。这轮行情中,硅铁-锰硅价差持续下跌的主要驱动来自于锰硅的强势,等到锰硅价格在2024 年5月底逐步见顶回落后,硅铁-锰硅价差才开始向上修复。又比如2021年下半年,玻璃-纯碱 价差走出一轮幅度较大的熊市,主要核心驱动就是纯碱价格的强势,等到纯碱价格见顶回落之 后,该价差才同步向上修复,成本利润因素并不是影响当时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