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公司锻造工程技术服务“金刚钻”
发布时间:2024-11-4 11:51阅读:198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张一鸣
10月10日,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公司(以下简称“川庆钻探”)自主研发的CG STEER旋转地质导向系统(以下简称“旋导系统”)圆满完成阳101H32-4井钻井作业,标志着国产高温旋导技术首次在深层页岩气的全井段实现工业化推广应用,打破阳101井区长期以来被视为国产旋导禁区的历史。
川庆钻探,始终秉持着以旋导系统研发为代表的创新内核,不拘于传统理论,不止于原有认知,不固守舒适区域,在创新之路上攀登着一座又一座高峰,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创新密码。
技术创新:精准导航巧“入地”,提供战略支持力量
在业界,一直以来,旋转导向都代表着钻井最高水平。川庆钻探天石合创公司研制中心副主任杨斌说,川庆钻探不断求新求变,运用神舟飞船同款惯性导航和控制技术等多项“黑科技”,不断赋予旋导系统“开挂技能”。
他们最终探索出热场分析、液压控制系统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温度补偿等技术,使旋导系统具备了在150 、175 极端环境下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当好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持力量,是集团公司党组对技服企业的功能定位,是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首要任务。”川庆钻探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李雪岗表示,我们要以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助力集团公司油气上游产业链安全可靠。
如今,由川庆钻探自主研发的旋导系统已在川渝、新疆等非常规油气开发中推广应用,总计覆盖300余口井,累计进尺超40万米,在我国水平井效益开发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管理创新:作业开起“连锁店”,变革生产运行模式
6月30日,蓬阳106井用时90.33天钻至完钻井深5310米,较计划钻井周期提前49.67天。
今年,川庆钻探创新区域项目管理模式,成立了管控川中常规气勘探开发的遂宁联合项目部,蓬阳106井就在其管理序列,隶属于作业三部。部长张帆负责指挥这一区块14支队伍钻井施工:“我们每个作业部都配有钻井、地质、钻井液等各领域专家,担任钻井队幕后的‘最强大脑’。”通过联合项目部的项目精益管理平台,实时掌握、分析区域内施工现场的生产运行、工程技术信息,综合分析并远程发出指令,及时为施工现场解决难题。
承钻该井的川庆钻探70130钻井队队长付焘要探索这个新区块的钻井提速模版,将钻井周期从计划的140天控制到90天左右,在此之前,他们已在集团公司首批自主开发高含硫井施工过程中,连创32项钻井纪录、11项试油纪录,并首次将高含硫深井钻井周期控制在100天以内。区块内7口井创造了333.4毫米大尺寸井眼日进尺破千米纪录,圆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川渝地区常规气井“日上公里常态化”这一梦想。
“这就像开连锁店。”联合项目部综合管理部部长江迎军打了个比喻,“我们整合了井工程全链条9个专业板块,在联合项目部的组织协调下,采取共同的生产运行模式和工程技术模版,有效发挥出最佳生产效能。”
截至今年上半年,联合项目部已提出14项类似问题攻关需求,推广12项科技创新成果,实现7项规模化运用,构建起川庆钻探“技术—产品—解决方案—集成服务”商业模式的雏形。
数智创新:鼠标一点把井打,成就井筒作业新范式
“有平台的助力,我按照要求操作就能轻松打好井。”80025钻井队司钻易海军口中所说的平台,是川庆钻探遂宁联合项目部的精益管理平台。104公里之外的遂宁联合项目部作业四部技术专家龙爱国,通过精益管理平台正严密监控蓬莱001-H2井的运行,现场所有数据正实时显示在龙爱国面前的四面大屏上。
“感觉太神奇了,10个月前,我还每天坐车跑井,奔波数百公里最多跑2口井,现在线上跑井,一天可以精细化管理6口井,变化太大了。”龙爱国坦言。
“遂宁联合项目部这种模式能够实现,是基于川庆钻探持续十余年在数智化方面的投入和建设,我们在川渝地区实现了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支撑井筒作业生产模式的变革。”主导80025数字化钻井队、遂宁联合项目部精益管理平台等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川庆钻探企业专家钱浩东直言。钱浩东瞄准“井筒AI”建设,联手华为公司,推进人工智能中台、安全生产和试油压裂大模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实现无人智能钻井。”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作者:张一鸣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想要在国泰海通购买ETF基金,请问有哪些推荐的理财产品吗?
2025-09-22 15:03
-
证券交易费用都有哪些?收费标准是怎样的?
2025-09-22 15:03
-
【基本面】宏观面分析、行业面分析、公司面分析,分别看什么?
2025-09-22 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