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观察:7月国内汽柴油供需差值收窄8月或再现扩张之势
发布时间:2024-8-16 14:08阅读:153
2024年7月份,汽油供需差值预估值进一步缩小,与价格呈反向联动规律;柴油供需差值预估值则扭转此前的扩张走势,转而小幅缩减,但价格方面同向下滑。展望8月,上游生产端存在小幅增产可能,但需求端改善迹象仍不显著,此外主营减少外采或导致部分企业销售端承压,因此,预计汽、柴油供需差值均存在小幅扩张的可能性。
2024年7月份,国内汽油供需差值预估将延续收缩趋势,达到807万吨,较上月实际值下滑0.73%;柴油供需差值预估将改变上涨趋势,达到4966万吨,较上月实际值小幅下滑0.28%。国内汽、柴油供需情况差距明显。
生产端:主营、独立炼厂生产恢复情况不同,整体开工负荷率达到年内最低水平。
7月份国内炼油企业一次装置计划内检修减少,但计划外临时改变生产计划的情况增多。就主营单位而言,例行检修的装置从检修高峰逐渐回归生产的进程中,7月主营一次装置检修损失量环比减少16.14%,主营单位原油加工量较上月反弹,环比上涨5.08%,但日均加工量在本年度前7个月内仍处于倒数第二水平。独立炼厂方面,7月计划外临时停工的情况增多,仅停工装置造成的一次原料损失量环比增加13.47%,其中不含降低负荷生产的装置造成的损失量。
鉴于当前多数企业油品库存尤其是柴油库存充裕,但下游需求相对于往年表现平平,且原油价格宽幅波动,难以给予生产稳定的获利保障,炼厂方面因而缺乏提升开工负荷率的积极性。7月份中国炼油一次装置整体开工负荷率为76.24%,较上月下滑0.12个百分点,达到了年内最低水平。
汽油市场:供需差值底部区间震荡,收缩幅度明显减小
国内汽油供需差值继续收缩,但幅度有限,7月预估值环比缩小幅度放缓,实际批发价格在本期与供需差值呈反向联动规律,均以较小幅度反方向发生变化。2024年7月份,国内汽油供需差值预估值为807万吨,较6月实际值减少0.73%。本期总供应量、总需求量均恢复增长,由于上期炼厂减产导致供不应求,本期社会期初库存进一步减少,导致总供应增量不及总需求,供需差值延续小幅下滑走势。尽管汽油供需差值持续收缩,但对实际批发均价构成的支撑有限。7月汽油价格走势分两个阶段,上半月呈“V”字型震荡,下半月跟随原油价格下滑,市场心态看跌,价格震荡下行,7月均价较上月小幅增长,但按照惯例7月为传统消费旺季,旺季利好未能兑现,价格走势表现不尽人意。
7 月份汽油生产呈现适度复苏态势,总供应量实现整体性增长,库存去化迈入相对稳定阶段。7月份国内汽油总产量1416万吨,环比增加9.8%,一方面由于7月较上月多一个自然日,另一方面,6月主营普遍降量,7月有所回调。生产企业不刻意削减产量的情况下,正常生产足以适配下游消费需求,汽油社会库存在历史底部震荡,继续下探的空间极为有限。尽管因上月生产缺口导致的7月期初库存继续下滑,但整体来看,汽油库存去化进入相对稳定阶段。
7月份迎来年内汽油夏季消费高峰,数据虽有增长,实际状况却未达预期。7月份国内汽油总需求量1360万吨,环比增长4.5%。通常而言,7月迎来夏季汽油消费高峰,受高温天气影响,驾车代步出行增多,学生暑期出行范围扩大,空调用油促使汽油刚需动力增强,7-9月的消费量本应明显改善。但今年,诸多因素制约了汽油终端需求的增长,消费量同比减少2.29%。一方面,新能源车的替代性日益加强,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首次在月度上突破50%。不仅是私家车领域,在公务用车、公共交通、网约车等方面,各地也出台了不同政策支持燃油车替换为新能源车;另一方面,今年以来汽车以旧换新政策频繁推出,资金补贴政策加速了老旧燃油车型的淘汰,在更替过程中,综合考虑油价以及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新能源车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从燃油车转向新能源车。
对比去年同期数据,7月汽油供需差值同比减少43.44%,而实际批发均价同比仅上涨0.72%。两者之间呈现出反向联动规律,然而汽油价格走势受供需基本面的影响较弱。从图1汽油供需差值与实际批发均价的对比中可以看出,近一年汽油供需差值在相对较低空间震荡下行,期间虽有反弹,但经历暂时性反弹后再度回归下行走势,但价格与供需差值走势完全不同。尽管过去12期数据来看,汽油供需差值与价格的反向联动达到7期,但其联动幅度均较为微弱,汽油价格必然受供需关系影响,可相较其他因素,例如原油价格,这种影响要更为微弱。
预估2024年8月,汽油供需差值稳中小幅上行。目前汽油市场产、销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7月供应或存在一定余量补充库存,同时,8月份企业生产计划较7月有所增长,预计总供应量将小幅增加。需求端来看,8月份仍处于年内需求高峰期,存在环比转好的预期,但汽油出口套利不佳,企业方面或出口转内销,同时听闻主营计划减少外采,销售端承压,需求转好程度受限。预计8月份汽油供需面均存在转好预期,供需差值或维持在当前水平小幅调整。
柴油市场:供需差值自高点回调,供应压力仍较大
2024年7月柴油供需差值预估值下滑,供应过剩压力导致价格下滑,供需差值与实际批发均价不符合反向联动规律。7月柴油供需差值预估值4966万吨,较6月实际值减少0.28%。本期柴油供需面均增长,总供应量环比增加1.51%,总需求量环比增加7.74%,但从具体数量来看,分别为97万吨、111万吨,两者仅相差14万吨,柴油总供应量中包含社会库存,这是柴油持续呈现供应过剩状态的主要原因。柴油社会库存保持高位水平,消费量表现欠佳,反复导致累库现象的出现,对柴油价格形成压力。7月部分企业无法承担利润亏损降负荷或临时停工,供应收紧减缓了价格的下滑,实际批发价格日度走势平稳中小幅走低。
7月柴油总供应量环比增长,企业降量,但社会库存的增长仍在延续。7月国内柴油产量1630万吨,环比下滑0.5%,7月天数较上月增加,日均产量环比下滑3.85%。导致柴油产量下滑的原因,主要在于国内整体呈现供应过剩的局面,鉴于此生产企业降低柴汽比,同时国内炼油利润欠佳也导致部分企业成品油整体减产,因此柴油产量出现下滑。从库存方面来看,由于柴油需求欠佳,社会库存持续累库,库存水平维持在高位。
虽然7月份柴油总需求量环比增长,但从整体环境来看,下游市场的需求恢复情况并不理想。7月份,国内柴油总需求量1544万吨,环比增长7.74%。夏季高温气候对户外建筑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工程用柴油需求下降;同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开展程度一般,而房地产行业正处于调整阶段,7月份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减少了15%,从而限制了柴油需求的增长;此外,交通运输领域的柴油消耗也没有出现改善迹象,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在7月份为51%,较上月下降了0.6个百分点。综合这些因素,柴油市场的总体需求依旧显得不活跃。
对比去年同期数据,7月柴油供需差值同比增长54.56%,实际批发均价同比增长0.52%,供需环境对柴油价格造成的影响有限,两者未呈反向联动规律。从图2柴油供需差值与价格的走势对比来看,近一年来柴油供需差值持续上升,并目前已进入阶段性高位区间震荡,涨幅有所放缓,然而价格始终在相对低位水平徘徊。与往年不同的是,柴油实际批发均价波动幅度较小,供应过剩的局面虽未对价格造成明显压制,但价格的平缓走势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对成本位的观望。柴油市场目前面临的一个矛盾是,市场参与者对成本位的观望导致拒绝接受价格端的降价促销,与此同时消费需求持续低迷改善缓慢。
探索柴油产消比与价格之间的联动。通过对2017年至今国内柴油产消比与价格变化率的对比分析,在多数时间内两者变化趋势呈反向联动规律。通过联动性对比,可以对当期柴油市场价格走势是否受正常供需关系引导进行判断,从而分析近期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柴油走势是否发生显著变化。另外,可以通过柴油产消比均值区间,判断抛开社会库存数据之外,当前市场生产与消耗层面的供需关系。
2024年7月,国内柴油产消比为106:100,较上期减少8个单位,目前产消比超出均值区间下限,若不考虑社会库存因素,当期柴油表现为供不应求。导致本期柴油供求环境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柴汽比调整,导致产出明显下降,特别是柴油收率较高的独立炼厂。7月份独立炼厂装置开工情况不尽人意,炼油一次装置开工负荷率环比下降2.7个百分点,但从装置停工导致的检修损失量来看,环比增幅仅1.2%,这是由于除停工装置以外,还有很多装置虽然未停工,但也在降低负荷生产。此外,部分二次装置的临停或降负荷,导致物料传导受阻,进一步影响到一次装置的开工率。
预估2024年8月,柴油供需差值在当前高位区间或再度向上突破。目前从供需基本面来看,8月形势不容乐观。8月柴油产量或较7月小幅增长,但出口套利空间关闭使得出口转内销,国内供应压力陡增,社会库存仍然存在向上累库的可能性。需求端缺乏明显的利好因素来推动增长,8月份高温天气以及多地集中进入雨季,这些因素将影响终端消费,虽然沿海地区将陆续结束休渔期,对柴油需求有所支撑,但这种支撑力度较为有限。综合来看,在总供应量增加而总需求量缺乏明确增长动力的情况下,8月份柴油供需差值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产消比或较7月份有所上升,进入均值区间以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7 09:22
-
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
2025-10-27 09:22
-
都说【宽基指数】好,它究竟是啥?具体有哪些?
2025-10-27 09:22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