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专题】供应拐点将至,关注现货价格高点的形成
发布时间:2024-8-8 18:49阅读:64
一、现货强势,盘面back结构,近强远弱
从现货端来看,近期生猪现货价格持续上行并不断创新高。截至8月7日,全国生猪出栏均价20.62元/公斤,对期货盘面呈现升水状态。考虑各地交割升贴水后,我们测算截止8月6日,生猪现货对盘面09合约最低可成交基差为1145元/吨(8月6日,我们计算的生猪主连最低可成交基差仍使用LH2409合约)。
数据来源:涌益咨询
由于生猪现货价格强势,近月9月合约受到现货价格的支撑表现偏强,而远月合约相对较弱。以LH2409-LH2411价差为例,近期二者价差不断拉大,而更远月的合约表现更弱,近期远月合约期价仍在不断下探新低。
二、长期供应趋增压制远月猪价预期
由于今年以来猪价整体上扬,产业链利润得到修复,截止8月2日,行业自繁自养利润495元/头,外购仔猪养殖利润324元/头。而产业链前端的母猪-仔猪环节,更是从春节就开始利润转正,截止8月2日,仔猪出售毛利为215元/头。
从月度新生仔猪数量来看,钢联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是新出生仔猪数量的最低点,随后在3~6月持续回升,这一趋势与农业农村部相一致。同时钢联统计的仔猪饲料销量也从今年3月份开始环比正增长。按照农业农村部官方发言,从新生仔猪数量看,2023年10月起新生仔猪数量开始减少,2024年3月以来新生仔猪数量止降回升。6月份规模场新生仔猪数量首次超过4000万头,同比增长5%。这预示着从今年9月份开始,我国生猪理论出栏量将进入持续环比增加的势头。今年四季度供应端将有所改善,预计整体供应较当前趋于宽松。
从行业咨询机构数据来看,今年以来行业母猪产能一改上年去产能的态势,今年开始持续产能恢复。涌益咨询数据显示,2~7月能繁母猪存栏持续增加,截止7月末,行业产能较1月末累计环比增加6.1%。钢联数据显示,3~7月能繁母猪存栏持续增加,截止7月末,行业产能较2月末增加3.1%。能繁母猪数量的增加预示着未来理论生猪出栏量的增加。今年7月产能仍是环比增加态势,意味着至明年5月份生猪出栏量都将呈现出持续环比增加态势。
数据来源:涌益咨询
三、饲料成本下行给远月猪价以向下估值驱动
从养殖成本角度去看,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在生猪养殖总成本中,饲料费及仔畜费占比较大,其中饲料费大概占总成本的50%左右。2021年及2022年占比分别44%、56%。
数据来源:wind,国投安信期货整理
近期,饲料端豆粕及玉米价格大幅下行,其中,玉米新作2501期价从6月高点2434元/吨下跌至目前最低2241元/吨,跌幅8%。豆粕2501合约从7月初高点3469元/吨下跌至目前最低3052元/吨,跌幅12%。市场对新季美国大豆价格及国内新季玉米价格存在悲观预期。饲料原料玉米及豆粕价格大幅走弱的预期,也带动了未来生猪饲料成本和总养殖成本下行的预期,驱动远月生猪期价估值下行。
从上市公司相关公告来看,牧原股份6月养殖完全成本降至14元/公斤,较去年全年平均15元/公斤下降1元。大北农5月生猪养殖成本14.7元/公斤。天康生物二季度生猪养殖完全成本15.15元/公斤,较一季度有所下降。神农集团6月份养殖完全成本13.7元/公斤,二季度完全成本13.9元/公斤。
四、现货端关注价格拐点的形成
从现货角度去看,今年以来猪价的上行主要受到供给减量的影响,由于上年能繁母猪持续去化,今年以来生猪存栏量和生猪出栏量都有所下降。以统计局数据看,二季度生猪出栏量环比下滑13%,同比降幅4%。二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量同比下降4.6%,环比增长1.7%。从二季度末生猪存栏量环比增加来看,我们认为这与从今年3月份开始新生仔猪数量环比增加有关。
从出栏体重来看,5月份以后行业出栏体重总体保持稳定,截止8月5日,行业出栏均重125公斤,去年同期120公斤,同比增加5公斤。从标肥差的角度去看,目前标肥价差倒挂,标肥差接近去年同期水平。由于7月份开始肥猪重新对标猪溢价且溢价在逐步扩大,这可能刺激了一定的行业压栏行为和二次育肥,在猪价的冲高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从二次育肥来看,上半年二次育肥对猪价仍时有扰动。截止7月底,二次育肥大省的育肥栏舍利用率都已处在高位,其中黑龙江83%,吉林80%,辽宁85%,河北76%,山东87%,江西80%。二次育肥继续入场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后期要关注二次育肥出栏对猪价的影响。
数据来源:涌益咨询
数据来源:涌益咨询
五、结论
对于未来生猪理论供应量来说,按照新生仔猪数量来预估比按照能繁母猪存栏量预估可靠性更高,因新生仔猪数量在能繁母猪存栏量基础上加入了PSY(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这一数值变化,且距离生猪出栏时间更近。因此,考虑到新生仔猪数量与仔猪饲料销量均从今年3月份开始持续环比回升,预计生猪理论出栏量从今年9月份开始持续恢复,供应拐点将至。对于更远期供应而言,因缺乏新生仔猪数量指标,能繁母猪存栏量可作为前瞻性预测指标。
考虑到9月份可能是供应趋增的时间节点,而在7月份至8月份猪价冲高的过程中,由于肥标价差为正的原因,又叠加了压栏和二次育肥行为,加之目前二次育肥由于栏舍利用率偏高继续入场驱动减弱,我们倾向于认为8月份猪价可能形成阶段性高点,后续供应压力的释放会令猪价承压。四季度行业则面临供应增加,而需求又存在季节性旺季的情况,届时需要观察供应和需求两端的边际变化,来观察猪价能否出现二次冲高的过程。长期看,饲料成本下降和产能恢复为猪价中枢下移提供了动能。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