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增加这一操作,啥信号
发布时间:2024-7-25 21:57阅读:41
7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2.30%,较此前下降20个基点。同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宣布从7月25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
业内人士表示,在惯例每月15日开展一次MLF操作的基础上,7月25日又增加了一次MLF操作窗口,加之前期已宣布视情况开展临时正、逆回购操作,都表明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度坚决。
“近期,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存款利率和MLF利率接连下降,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业内人士进一步表示,我国贷款利率已连创历史新低,企业贷款利率进入“3时代”,部分城市房贷利率迎来“2字头”,实际利率随着物价回升也趋于下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又作出了系统部署,改革发力、政策合力将持续为经济注入动能。
满足金融机构中长期资金需求
7月25日,央行月内第二次开展MLF操作,操作量2000亿元,并明确采用利率招标方式,本次中标利率为2.3%,较前次下降20个基点。此前,7月15日,央行按惯例开展MLF操作,在公开市场开展1000亿元MLF操作,中标利率为2.50%。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增加MLF操作满足了金融机构的中长期资金需求。“本次增加MLF操作临近月末,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明显增加,货币市场利率有一定上行压力。7月24日银行间隔夜和7天回购利率都在1.75%附近,较7月22日降息当天分别高9个基点和4个基点。同时,8月15日将有4010亿元MLF到期,部分MLF参与机构在此次需求报送中前瞻考虑了下个月的到期量,甚至考虑了央行可能的卖出国债操作。”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央行此次MLF操作净投放2000亿元,能更好满足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需求。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也表达了一致观点。他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临近月末流动性需求增加,增加一次MLF操作有助于增加流动性供给,稳定跨月末流动性运行,同时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给,有利于稳定银行负债。
记者注意到,此前,7月22日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均下调10个基点,同日,央行还宣布对卖出中长期债券的MLF参与机构,阶段性减免MLF质押品。“MLF利率此次下降,将使各类政策工具利率保持适当的利差,同时也较好地弥合了与同业存单等市场利率的差异。另外,此时进行MLF操作,将更好满足市场需求,MLF操作利率下降20个基点后,机构申请MLF的积极性有望提高。”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淡化MLF利率政策色彩
“本次MLF操作安排在LPR报价后,体现了淡化MLF利率政策色彩的意图。”有关专家分析,央行增加MLF操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就提到,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并表示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色彩,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在温彬看来,在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之后,SLF利率、LPR报价、存款利率以及MLF利率均相应下调,进一步凸显了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作为基准政策利率的地位。
与此同时,MLF利率的政策属性则在淡化,此前,LPR是报价行在MLF利率基础上加减点形成报价,但7月15日MLF利率未作调整的情况下,LPR在7月22日有所下行,之后7月25日MLF又在LPR已经下行的情况下下调,表明MLF利率对LPR的参考作用正在逐步减弱。
此外,记者注意到,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入,存贷款利率联动性也有所增强。与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LPR下降仅仅相隔3个工作日,大型商业银行就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体现出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有效发挥,商业银行市场化定价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有业内人士分析,按照以往经验,预计股份制银行在近期就会跟进调整,中小银行可能逐步分批跟进下调。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近期一系列利率政策“组合拳”的落地,表明稳增长已成为当前政策首要目标,既释放了稳经济的信号,助力提振市场信心,也进一步明晰了未来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有助于不断提升调控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