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玉米加工新路径:智能鲜榨贩卖机
发布时间:2024-6-25 22:13阅读:93
南方农村报记者陈迎 喻珺
目前,我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已达2500万亩,40年间增长500倍。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哪些痛点难点,未来育种方向是什么?6月21-22日,2024中国种子大会东阳鲜食玉米种业展示会浙江·长三角鲜食玉米新品种大会在浙江东阳举办。大会设主旨报告会、产业发展报告会,探讨鲜食玉米产业提质升级路径。
培育突破性鲜食玉米品种
“‘隐性饥饿’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农科院原党组书记陈萌山指出,我国主要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供给较为充足,但膳食结构不平衡,膳食纤维、微量元素普遍缺乏。鲜食玉米中含有糖分、淀粉、蛋白质、油分等大量营养物质,以及叶酸、维生素E、玉米叶黄素、花青素等微量营养物质。“可以说,我国居民膳食中,鲜食玉米所含的营养物质普遍摄入不足。”陈萌山进一步补充道,作为城乡人群喜欢的食品,鲜食玉米蒸煮时间短,可以生食,且适应性广,农民的比较效益高,是营养强化的理想载体。他认为,要选育更多营养元素多、食用口感好、外观品质优的鲜食玉米新品种。
鲜食玉米种源创新与遗传改良是未来发展重点之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首席科学家胡建广指出,目前鲜食玉米产业存在优质营养型品种缺乏、产业增长与升级方向不明确、优质营养型品种创新及利用缺乏应用基础和技术支撑等问题。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副所长、长三角鲜食玉米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郑洪建建议,要建立鲜食玉米种质精准鉴定技术,提升鲜食玉米高效智能育种技术,培育突破性鲜食玉米重大品种。
守护种业创新净土,需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植物新品种保护处副研究员李晶介绍,2018-2023年,我国发布的60例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中,玉米案例占比约三分之一。案件涉及品种权新颖性、特异性、权属纠纷等。
“亲本品种侵权是近年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一个典型问题。”李晶提示,应及时将符合授权条件的杂交品种及其亲本都进品种权保护,通过亲本授权品种主张权利有可能增加侵权证明的难度。此外,还要重视培育新品种繁殖材料的处置权,避免因丧失处置权无法获得品种权,或使已获得的品种权被宣告无效。注意品种权管理和维权,关注进入保护、审定、登记环节的品种是否有与自己品种及近似或者相同的,是否属于自己品种的实质性派生品种,及时主张权利。
推广“鲜食玉米+”种植模式
鲜食玉米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发生易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管理不当蛀穗率通常高达30%-40%以上。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四川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副研究员崔丽娜介绍,玉米病害主要包括锈病、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白斑病等,虫害主要有玉米螟、草地贪夜蛾、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可通过种植抗病和耐病的品种、合理喷施药剂、针对性防治、秸秆处理等方式进行综合防治。“一旦出现除草剂药害,要通过浇水、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喷施速效性叶面肥来促进植株生长,缓解药害。”崔丽娜说。
郑洪建表示,要研发配套高产高活力种子生产技术和绿色高效机械化生产技术,建立新品种高活力种子生产技术和种子安全贮藏技术规程,研究和应用高效植保、少人化机械作业技术和鲜穗机收关键装备,并优化、示范、推广“鲜食玉米+”高效茬口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种植效益。
大力推动鲜食玉米轻加工
当前,我国鲜食玉米加工企业约500家左右,其中省级龙头企业占50家左右,产值约250亿元。
鲜食玉米生产亟需升级。胡建广指出,鲜食玉米精深加工新产品开发不足,缺乏引领性产品支持。陈萌山则表示,生产布局与社会性消费之间需要匹配对接,冷链物流和精深加工仍是鲜食玉米产业的两大痛点,要大力推动鲜食玉米轻加工,创建具有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鲜食玉米品牌。
国家果蔬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胡小松指出,食品加工产业正趋向营养健康、最少加工、可持续、清洁标签方向发展。“落地到鲜食玉米上,则主要解决如何保留其‘鲜’的风味特性。”
鲜食玉米目前主要的加工技术包括速冻、真空包装、罐装保藏、NFC玉米汁等。胡小松提出,未来可参考市面上常见的鲜榨橙汁贩卖机等小型智能食品加工厂,集初加工、次加工于一体,蒸煮、鲜榨等功能相辅助,进行全自动、全智能贩卖。
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建生建议,组织农民成立鲜食玉米合作社,引导合作社进入流通领域,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在互利互惠基础上,建立紧密合作的鲜食玉米生产销售一体化的联合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健康持续共同发展,并创制高端鲜食玉米品牌,推广营养强化高端鲜食玉米,促进全民健康。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手机模拟炒股是不是必须是智能机?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0 09:49
-
一文搞懂【量子科技】产业链(附上中下游上市公司名单)
2025-11-10 09:49
-
小白必看:红利指数、红利指数基金、红利类ETF分别是什么?
2025-11-10 09:49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