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考虑市场风险,银行取消面向个人发售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
发布时间:2024-6-17 16:45阅读:97
6月17日原本是银行面向个人发售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日子,上午10点的开售时间已过,招商银行(600036.SH)理财经理小章(化名)仍在等待能否售卖的通知。1个小时后,内部群里给出了确认消息:招商银行不参与此次50年期超长期国债面向个人的发售。
“分行只是说总行评估觉得50年期国债不太适合零售客户。”谈及取消原因,小章这样说道。银柿财经注意到,此前媒体报道中另一家计划销售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股份行在今日也没有分销动作,这也意味着个人投资者若想持有该债券只能等到6月19日上市流通后。
在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看来,银行方面取消面向个人的发售可能是出于风险原因。“该国债的波动是非常大的,和普通投资者对‘国债是低风险投资品’的认知不太符合。”
收益倒挂,取消销售或是保护个人投资者之举
6月14日,财政部首发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总额350亿元。受“资产荒”影响,该债券受到承销团的热烈追捧,全场资金认购倍数达到5.38,中标收益率锁定在2.53%。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利率水平已低于此前两次发行的30年期特别国债中标利率。5月17日与6月7日,财政部首发和续发的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中标利率分别是2.57%与2.5319%。
一般来说,债券期限越长,对应的收益率水平越高,以补偿投资者承担的更长时间风险,而像这种50年国债收益率低于30年的情况属于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倒挂,意味着投资者多承担的风险并未得到足够补偿。
不过在分析人士看来,这种倒挂情况不会持续太久,后续不排除相关部门入市卖出国债,引导长期国债收益率回归合理区间(2.6%附近)。由于债券利率与价格负相关,利率走高,价格就会降低,这也让一些债券投资机构担心收益率回调后,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价格可能会出现下跌,对于想要出售该债券的投资者而言或将面临价格风险。
从5月以来超长期特别国债面向个人的销售情况来看,20年和30年的品种都受到了个人投资者抢购,有银行在发售10分钟内就售罄,追加额度也很快卖完。“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银行暂停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的销售,或是提醒投资者关注债券类资产价格波动风险,更好地守护自己的‘钱袋子’。”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央行多次发声,提示投资者关注相关风险
董希淼认为,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需要注意两方面风险:一是利率风险,二是流动性风险。首先,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金融机构都难以对未来几十年的利率走向做出准确判断。如果不是以持有到期为目的,收益无法保证。其次,超长期国债的期限超过10年,个人投资者在其中如有资金需要,需通过转战二级市场获得流动性,如超长期特别国债彼时行情遇冷,投资者则面临流动性或亏损风险。
6月份以来,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在低位运行,其中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2.3%以下,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保持在2.55%以下。截至6月14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2.2558%,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499%。
通常在利率下行阶段,债券价格上涨,大量资金涌入债市,利率进一步下行,价格继续上涨。不过专家提示,长债收益率不会持续处于低位,因此对于在债市高位接盘的投资者而言,未来遭受投资损失的风险较大。
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认为,“资产荒”是驱动2022年第四季度收益率下行的直接原因,当时有较多投资者笃定未来收益率还将继续下行或是低位运行的主要逻辑。张旭提醒,当前的债券市场和2022年第四季度调整之前有着不少相似之处,此时投资者更需关注债券类资产的价格波动风险。
央行近期也多次就长期国债收益率偏低与居民购买特别国债进行发声,提醒投资者关注相关风险。3月29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的2024年第一季度例会中提到,“在经济回升过程中,也要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5月10日,央行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以专栏文章形式论述如何看待当前长期国债收益率。
央行主管媒体此前也发文强调,不论是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还是其他记账式国债,投资者都需要注意投资风险。财政部方面也强调,不以持有到期而以交易获利为目的的记账式国债个人投资者应具有一定投资经验和风险承担能力。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