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退市规则解读
发布时间:2024-6-13 15:51阅读:763
风险警示——上市公司状况异常
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状况异常情况或者其他异常情况,导致其股票存在被强制终止上市的风险,或者投资者难以判断公司前景,投资者权益可能受到损害,存在其他重大风险的,交易所对该公司股票实施风险警示。风险警示分为警示存在强制终止上市风险的风险警示(*ST)和警示存在其他重大风险的其他风险警示(ST)。
退市——上市公司不再具备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条件
退市包括强制终止上市(强制退市)和主动终止上市两种。强制退市细分为交易类强制退市、财务类强制退市、规范类强制退市和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四类情形。
一般上市公司经历:发布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公告、正式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发布可能强制退市的公告、等待交易所做出退市决定、进入退市整理期和正式退市。若上市公司在被宣布退市前符合了摘帽(去掉*ST)条件,则可摘帽,终止退市过程。
一、其他风险警示ST(沪深主板、创业板和科创板股票)
上市公司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一)公司被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及其关联人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或公司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余额达到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 5%以上,或金额超过1000万元,未能在1个月内完成清偿或整改;
(二)董事会、股东大会无法正常召开会议并形成有效决议;
(三)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内部控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审计报告,或未按照规定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四)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受严重影响且预计3月内不能恢复正常;
(五)主要银行账户被冻结;
(六)最近连续3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七)公司存在严重失信,或持续经营能力明显存重大不确定性等投资者难以判断公司前景,导致投资者权益可能受到损害其他情形。
(八)根据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载明的事实,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财务指标存在虚假记载,财务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者负债科目;
(九)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正值且母公司报表年度末未分配利润为正值的公司,其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低于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年均净利润的30%,且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分红金额低于5000万元(创业板和科创板为3000万元);
二、交易类强制退市——无退市风险警示和退市整理期,直接退市
(一)连续一百二十个交易日股票累计成交量低于500万股(创业板、科创板:200万股,北交所:100万股);
(二)连续二十个交易日(北交所为六十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
(三)公司连续二十个交易日(北交所为六十个交易日)在本所的股票收盘市值均低于5亿元(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为3亿元);
(四)公司连续二十个交易日(北交所为六十个交易日)股东人数均少于2000人(创业板、科创板:400人,北交所:200人);
风险推进过程:
A、上述第(一)类。连续9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触及阀值 → 盘后首次发布可能退市公告 → 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触及阀值 → 第121个交易日起停牌等候交易所退市决定 → 退市摘牌
B、上述第(二)(三)(四)类。T日触及阀值 → T日盘后首次发布可能退市公告 → 连续N-1个交易日触及阀值 → T+N日起每个交易日发布一次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 T+M-1日盘后发布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的风险提示暨停牌公告 → T+M日起停牌等候交易所退市决定 → 退市摘牌(其中N为连续触及阀值的交易日天数条件的一半,M为连续触及阀值的交易日天数条件)。
3月23日,收盘价0.76元/股,已连续14个交易日跌破面值,最少需 6个交易日才能涨回面值以上。
三、财务类强制退市——第一年财务指标不达标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连续两年财务类指标不达标退市
(一)年报净利润(利润总额、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为准)为负值,且营业收入(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不具商业实质的收入)低于3亿元(创业板、科创板1亿元,北交所为5000万元)人民币;
(二)年报净资产为负值;
(三)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四)因年报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追溯后触及上述指标;
风险过程:当年财务数据不达标,第二年1月31日前发布可能被实施*ST的公告 年报发布日(第二年4月30日前)后停牌一日,次日正式被*ST并复牌交易 第三年1月31日前发布可能强制退市的公告 第二年年报公布日(第三年4月30日前)后,若不触及以上任意一条,且不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可申请摘帽,否则停牌等候交易所退市决定 摘帽或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
其他关注点:发生重大资产重组的符合条件后可提前摘帽。
四、规范类强制退市——触发立即停牌,在被*ST前无风险处置时间
发生以下情形的将被实施规范类退市风险警示:
(一)重大会计差错或者虚假记载,公司未在规定期限内改正,停牌后2个月内仍未改正;
(二)未按期披露半年报(当年8月31日前)或年报(次年4月30日前),或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停牌后2个月内仍未披露或改正;
(三)因信披、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未按期改正,停牌后2个月内仍未改正;
(四)公司被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余额达到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30%以上或金额达到2亿元以上,未按期改正,停牌后2个月内仍未改正;
(五)连续2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或者未按照规定披露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六)因股本总额、股权分布变化导致连续20个交易日(北交所60个交易日)不再具备上市条件,停牌后公司1个月内仍未解决;
(七)公司可能被依法强制解散或法院依法受理公司重整、和解和破产清算申请;
触发(一)至(四)停牌过程中、第一年触发(五),或连续10个交易日触发(六)需披露可能被实施风险警示的公告,触发(一)至(四)停牌两个月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并复牌,触发(五)停牌5日内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并复牌,触发(六)停牌一个月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并复牌。复牌后2个月内解决(一)至(四)的问题,第三年年报解决(五)的问题,复牌后6个月内解决问题(六)可摘帽;未达到上述要求则退市。
风险过程: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发布可能被实施*ST的公告 停牌期间(或第二年)未解决,则被实施*ST并复牌 规定期限未解决或最终破产清算的,等候交易所决定;解决的申请摘帽 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或摘帽。
五、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判定条件及时间点较为模糊,可能无预判和风险处置时间
(一)欺诈发行、重大信披违法或其他重大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上市地位;
(二)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的违法行为,情节恶劣,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严重影响上市地位。
风险过程:一旦可能触发,被实施*ST 判决后申请撤销*ST或等待等候交易所退市决。有什么不明白的,添加微信可以了解详细情况。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五一假期股市休市安排来了,连休5天,这些事情提前规划!
2025-04-24 15:31
-
2025年五一国债逆回购操作攻略,6天收益轻松拿!
2025-04-24 15:31
-
2025年证券公司新客理财哪家高?(附理财收益计算器)
2025-04-24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