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打印一颗心脏吧
发布时间:2015-10-29 14:13阅读:966
一群“科学怪人”正执着于制造人体器官。
西部科技重镇成都10月25日举行了一场特别发布会,叫作“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3D生物打印血管项目获得重要突破”。
两名“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加上成都最大的地产商人,是这个项目的幕后推手。具有生物活性的血管3D打印只是起步,距离真正的人体器官3D打印尚需时日。3D生物打印,曾获得四川省政府创业创新推荐。
科学家们试图证明,如果按照他们说的方法行进,终有一天,人们可以为自己量身定制一只备用心脏。
如何实现3D生物打印
简单来说,3D生物打印技术是把细胞培养液当作“墨汁”,通过特制的3D打印机打印出人体器官、组织,比如内脏、四肢。
这是不是不着边际的不靠谱行为?这背后的科学家团队阵容倒是十分强大:
首席科学家、蓝光英诺3D生物打印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康裕建教授,他参与了全球第一例换心手术,制造并为试验猪安装了全球第一只3D打印猪心脏。负责蓝光英诺3D生物打印机制造的周惠兴教授,是中国农业大学3D打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康裕建、周惠兴均是“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3D生物打印血管项目”进入了国家863计划。
作为唯一有机会进入蓝光英诺3D生物打印实验室的媒体记者,本报记者有幸第一时间目睹两台3D生物打印机真容,分别是血管打印机、表皮组织打印机。
初看颇不觉为奇,血管打印机有两个喷头,喷头口流出的液体滴到下面一条中空细管(类似于饮料吸管)表面,细管旋转一圈,液体完全覆盖细管表面。不久,据说血管打印成功了。
但这里面其实有很多学问。比如经康裕建解释,细管中空,是因为里面灌装了培养液,保证细胞在成为血管组织过程中保持生物活性。也就是说,打印机里是正在生长发育的活细胞。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