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品低于GDP增速 京东、沃尔玛布局O2O应对“新常态”
发布时间:2015-10-28 20:46阅读:424
中国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9%,低于全年增长目标,这也是自2009年以来GDP首次跌破7%。
不过,在消费品领域,国际咨询公司贝恩预计,2015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可能还未达到GDP的同等增长速度。实际上,快速消费品零售市场在2014年的增长率仅为5.4%,而三年前的这个数字是11.8%。在这股增速放缓的势头中,有些门店的同店销售增长率甚至出现了负值。
增速放缓的现象对实体零售商和线上零售商都有重要影响。是否应该放弃激进的中国市场扩张计划,转而寻求在其他市场的发展?还是坚持现有计划,等待市场恢复活力?随着中国这个全球最热的市场逐渐降温,消费品公司应该如何应对?
谁还在实体店购物
在增速放缓期间,贝恩公司《在“新常态”下赢得中国购物者——2015年中国购物者报告,系列二》的研究发现,一些零售商的同店销售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促使零售商改变方向、重新审视其扩张计划,甚至需要关闭一些门店。
有些领先的门店却采取了基于特定城市或省份的地区性扩张方法。经实践检验,这一战略有效推动了这些公司的市场份额实现增长并超越竞争对手。他们还重点发展便利店等规模较小但增长更快的业态。
不过,尽管快速消费品的实体店业绩表现平平,中国电商渠道却是另外一番热闹景象。随着电商零售商提高了渗透率,同时线上购物者大幅增加了购物频率,2014年线上销售额攀升了34%。纯线上零售商继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而大型全渠道零售商也开始逐步兴起。
“中国线上零售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线上购物者不同偏好和习惯的影响。”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本报告合著者布鲁诺·兰纳(Bruno Lannes)表示,“我们估计原计划在门店购物但后来转为线上购买的消费者贡献了约40%的电商销售额增长。这亦意味着有约60%的销售额增长属于自然增长,即不会通过线上以外的渠道进行的购物。”
凯度消费者指数中国区总经理虞坚表示,多年对消费者的跟踪研究发现,40%的趋势正在不断增加,也就是说,线上销售对线下实体店的取代作用越来越明显。
“除了生鲜类、果蔬鱼肉类需要触摸感知品质需求的产品、烘焙等当日即食的加工食品类、以及低价瓶装装啤酒等线下定价已经有竞争力的产品,可能线上很难代替线下。” 鲁诺·兰纳说,其他产品同质品类,线下渠道面临压力。
如同在实体店一样,中国购物者在线上渠道也缺乏品牌忠诚度,买得越多,选择的品牌也越多,无论是线上或线下皆是如此。但是,消费者在线上和线下的购物行为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我们发现,在线购物相对集中在数量有限的几个快速消费品品类上。线上前十大销售品类占在线销售总额的77%,但这一数字在线下的销售仅为43%。”虞坚说,护肤品、婴儿配方奶粉和婴儿纸尿片等与健康相关、且便于快递的品类在线上最受欢迎,这一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购物者更相信进口商品的质量。
虞坚的另一个有趣发现是,对于护肤品和婴儿配方奶粉等某些品类,中国消费者在线下购买时会选择到各种不同的实体店,而当他们在线上购买这些产品时,则会有店铺偏好,表现出较高的忠诚度。”
“诚品、宜家这样的实体店依然能吸引到众多线下消费者。”鲁诺·兰纳认为,“就是能发掘线上与线下差异化的产品与购物体验,未来品牌商需要综合两种手段同步协调发展。”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