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上海自贸区跨境同业存单发行 银行探索主动负债新格局
发布时间:2015-10-14 10:44阅读:628
首批上海自贸区跨境同业存单(以下简称“自贸区同业存单”)日前成功发行,并于昨日上市交易,发行量达到29亿元人民币。
“截至10月12日上午11:30,我们的5亿存单已全部申购完毕,投资人不仅包含区内金融机构,还引进了两家境外机构参与投资。”这是建行上海分行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的描述。实施上,首批8家银行发行的自贸区同业存单均吸引了境内外投资者的踊跃认购。12日发行当天,共有15家机构参与了认购,其中包括6家境外机构。
眼下,正值上海自贸区挂牌两周年之际,跨境同业存单的发行不仅是自贸区内金融市场深入发展的又一块里程碑,也成为推进自贸区金融进一步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自贸区同业存单市场的发展也将为推出面向企业和个人的自贸区大额存单奠定坚实基础。
对于8家首批发行自贸区同业存单的银行而言,跨境同业存单将成为银行优化负债结构、拓宽主动负债来源的重要渠道。建行上海分行相关人士对本报表示,首次同业存单的发行,有利于形成区内与境外双渠道投资的格局,增强了离岸人民币的可使用性,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告,首批自贸区同业存单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下称“交易中心”)的同业存单发行系统成功发行。首批8家银行分别是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大行的上海分行,上海华瑞银行、浦发上海自贸区分行、招行上海分行、光大上海分行。
“新银行”的主动负债“新试水”
在首批8家银行中,华瑞银行是个值得一看的例子。作为唯一的区内法人银行,华瑞的同业存单发行还有一番特殊意义——一个新型民营银行的主动负债有了新突破。10月12日,华瑞银行采用公开招标贴现方式首期发行跨境同业存单2亿元。
不可回避的是,华瑞作为一家刚成立几个月的民营银行,没有传统银行的网点吸存优势,也难以像传统银行一样靠大力拉客户存款顶起负债端。由此,主动负债成了华瑞的经营策略。华瑞银行行长朱韬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就曾表示,“以存款立行的时代已经过去”,眼下负债已经多元化、市场化。同业负债就是一个重要负债来源。
也正是这一独特的主动负债策略投靠,华瑞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心总经理李旭平告诉本报,该行对此次自贸区跨境同业存单发行尤为重视。“为了这次存单发行,我们提前做了政策研究,在行内制度、系统、人员等各方面都打提前量做好准备。”
从系统而言,据其介绍,存单发行需要和外汇交易中心联网、在上海清算所提前开好户等,“虽然其他试点银行也是这样做的,但对于我们这家新银行来说,一切都是"从无到有"新建立起来的。”
而这样的发行过程,也相当于走通了整个流程,为该行后续继续发行存单打下基础。据悉,华瑞银行跨境同业存单年内发行总额不超过10亿元。
此外,同业存单的发行,也是银行各部门配合的一次练兵。以华瑞为例,整个发行由计财部门牵头,协调完成的部门就包括公司及金融市场总部、运营部门、信息科技部门等。
有了主动负债观和各项准备,关键还要看存单发不发得出去,负债成本高不高。“我们的存单利率比其他大行和股份行只高了20~25个BP,负债成本可控。”李旭平称。作为一家新银行,同业存单能否低价顺利发行,和一家银行的评级、信用度息息相关。华瑞能获得这样的认购和市场价格,说明其已经初步得到了市场、银行同业的认可。
在定价机制上,本次自贸区跨境同业存单的发行价格比照境内同业存单产品,以市场化方式确定,以同期限Shibor为基准进行浮动。
上海自贸区金改新突破
首次自贸区同业存单均为公开发行,采用报价发行方式,期限均为3个月。由于不同金融机构主体信用评级的差异,发行利率形成了若干梯队。
其中,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上海分行的发行报价均为3.05%;光大、招行上海分行,浦发上海自贸区分行的发行报价均为3.10%,华瑞银行为3.30%。
此前,根据上述8家银行发布的自贸区同业存单发行计划,今年发行额度总计为250亿元。
所谓的自贸区同业存单,是指以自由贸易账户为依托,面向金融机构投资者发行的记账式定期存款凭证,是一种货币市场工具。
具体到发行方式、报价模式、信息披露等方面,自贸区同业存单既承继了境内同业存单的管理框架,也结合自贸区的实际情况和境内外投资者的交易习惯,在发行主体、投资主体、账户体系与交易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差别化设计。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想要在国泰海通购买ETF基金,请问有哪些推荐的理财产品吗?
2025-09-22 15:03
-
证券交易费用都有哪些?收费标准是怎样的?
2025-09-22 15:03
-
【基本面】宏观面分析、行业面分析、公司面分析,分别看什么?
2025-09-22 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