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月月谈】修正偏差
发布时间:2024-3-1 09:04阅读:103
上期我们指出低螺矿比下的反弹是难以持续的,2月份,铁矿下跌7%左右,煤焦钢矿指数回落3%左右。同时,商品指数整体多数时间震荡偏弱,但月底有所反弹,商品指数2月份最终微幅收跌0.87%(图1)。从月K线来看,商品指数维持着低波动,趋势性行情并不显著,工业品和农产品分化度亦有所减弱(图2)。整体而言,春节前后商品供需整体呈现双弱的格局,但随着节后的复工复产逐渐推进,多数商品供需边际可能会有所改善,从而在基本面上左右着未来大宗商品3月份的走势。
图1:商品指数2月份涨跌幅
资料来源:国投安信期货
图2:南华工业品指数和农产品指数
资料来源:国投安信期货、iFind
1.季节性累库形成拖累
由于春节和气候的缘故,通常开年前两个月都是传统工业的需求淡季,部分品种会出现很显著的季节性累库。今年春节前后国内大范围都出现阶段性雨雪天气,气温较往年偏低,多数品种下游需求停滞。从各板块来看,有色、黑色和化工相比年初均有一定水平的累库。比如,国内铜社会库存较年初翻了两番;螺纹和纯碱库存都翻了一番左右;化工品中的PE和PP,以及玻璃库存水平均增加了70%左右(图3)。数据表明在工业品当中,季节性累库还是比较显著的,从而对2024年前两个月的大宗商品走势形成一定拖累。
图3:各品种库存相比年初的变化
资料来源:国投安信期货
不过,季节性累库通常会因为下游复工复产在3月份有所放缓或转势,从而在基本面上减轻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压制。供需边际能否改善取决于政策刺激的效果。虽然宏观调控政策频发,包括2月20日继续下调LPR,但当天大宗商品指数和黑色板块都是下跌的,其中铁矿下跌了4.4%。根本原因在于,虽有政策刺激,但市场并没有过多交易未来预期,而更偏向羸弱的现实。这种交易节奏与2023年略有不同。2023年,市场开始交易的是经济复苏,即在预期下先有一波上涨,但实际数据却不断让预期落空,市场不停地在“买预期”和“卖现实”之间切换。目前市场交易重心更偏向弱现实而非政策预期,当前微观层面是,多数工业品出现季节性累库,甚至是超预期累库。同样,中观层面也没有见到太多利多数据。以地产数据为例,无论是销售数据和房价都没有太多积极的信号(图4)。
图4:我国十大城市周度房屋成交套数
资料来源:国投安信期货
2.美联储高利率是制约
在行业和产业数据都偏空时,宏观层面对大宗商品同样有一定压制,最大的利空可能就是市场开始将美联储降息时间点的预期后延。如年报所说,2023年市场对美联储交易的逻辑是,只要美联储不再加息便是利多,但对于2024年这种预期已经发生改变,当前交易的逻辑是,只要美联储不降息便是利空。
由于地缘政治冲突不断,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美国抗通胀的过程可能比预期想象的更为艰难(图5),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高利率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这已经不是一种非主流观点了。降息预期的摆动将给贵金属带来较大的波动,因此,对于贵金属仍坚持年报中所提及的观点,即虽然降息会给贵金属中长期带来较为确定的上涨行情,但短期波动却可能会加剧。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在当前环境下大宗商品并不具备大涨的条件。如果美联储一直维持高利率,中美利差进一步拉大,对国内有着很大的制约,当前中美利差已经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从数据不难发现,中美利差与南华工业品指数具有一定的趋同性,特别是在疫情后,两者之间的走势趋同性更高(图6)。
图5:美国CPI数据
资料来源:国投安信期货
图6:中美利差与南华工业品指数
资料来源:国投安信期货
3. 高基差有望带来纠偏行情
由于宏观环境还未扭转,叠加气候等因素对部分终端下游仍有干扰,即预计3月前半段下游的负反馈仍在,但3月中下旬这种负反馈大概率会有所减弱,供需边际届时将逐渐改善,在库存方面则体现为累库态势放缓,甚至由累库全面转向去库(图7和8)。届时叠加5月合约逐渐临近交割月,交割逻辑将逐渐占据主动,那么盘面贴水的品种或许有潜在多配和月间正套的机会。基差方面,当前黑色产业链多数品种维持正基差,其中铁矿基差是偏高的;纯碱和玻璃也是正基差,且纯碱基差较高。农产品方面,当前豆粕、豆油、棕榈油、棉花、白糖等都是正基差(图9)。这表明若后期临近交割时这些品种仍维持较高的贴水,且现货价格相对稳定,那么在基差收敛的诉求下,品种有望止跌甚至往上修正偏差。类似的情况在2023年5月合约和9月合约临近交割时都出现过,但在主力移仓换月之后交割逻辑消退,盘面往往又出现一定回调,这些都暂且不表,后期最为重要的还是,需要先观察基差回归的路径到底如何演绎。
图7:螺纹总库存
资料来源:国投安信期货、Mysteel
图8:SMM铜社会库存
资料来源:国投安信期货、上海有色
图9:部分品种基差率
资料来源:国投安信期货
4. 低波动或是常态
对于三月份行情,预计整体还是维持震荡格局,中下旬后可能会有所反弹,但由于反弹的驱动主要来自于交割逻辑和供需边际改善,反弹高度可能有限,一是盘面贴水幅度还没有达到夸张的程度;二是部分品种现货因基本面偏弱也在逐步下跌。从这个角度来看,后期商品整体波动率也不会显著扩大,整体维持偏低的波动率。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即便后面在收敛基差驱动下走出一波上涨行情,暂时也只是定义为反弹行情。商品在缺乏大的趋势行情下,今年大宗商品市场整体波动率可能还是偏低,去年波动较大的品种,今年波动率可能会有大幅度的下降。在缺乏趋势性行情和低波动下,无论是主观策略还是量化策略恐怕都难博取超额收益。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节后首日见分晓:中信证券2025国庆假期收益测算出炉!
2025-09-28 10:27
-
小米17系列全面对标iPhone17系列,战绩亮眼!但仍需时间考验
2025-09-28 10:27
-
国庆金融影单:十部豆瓣高分电影▶️,让你边躺边学~
2025-09-28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