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政协委员李长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
发布时间:2024-2-5 16:56阅读:110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张孔娟)2023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0%,推动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等行业复苏。广东省政协委员李长均日前就关于一体化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国际旅游都市圈提出了建议。
李长均表示,放眼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在这里聚焦,2022年三大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达10.66万亿元,常住人口达8100万人。黄金内湾地处三大都市圈的交会处,珠江入海口两岸,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五个市各有特色,湾区内中西文化汇聚,多元文化碰撞。
李长均表示,随着大湾区进一步融合发展,迈向国际一流湾区,黄金内湾的城市魅力有望从“散装”时代迈入“强心”时代,黄金内湾将成为广东闪亮的文化名片。要把珠三角核心区打造成更具辐射力的改革发展“主引擎”,湾区内中西文化汇聚,多元文化碰撞。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将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
李长均表示,黄金内湾的发展对于广东来说,既是一次城市迭代的机遇,也是一次湾区合力发挥城市独特魅力,共建“魅力湾区、时尚港城”的机遇。为此,建议广东与香港、澳门联动协作,高起点谋划,高标准、一体化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国际旅游都市圈,将“黄金内湾”打造成国际一流的湾区门户,促进跨界地区空间协调布局,提升大湾区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
一是建立黄金内湾国际旅游都市圈共建共享的协同发展机制。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建专门管理机构,履行旅游都市圈的政策研究、规划设计、文旅产品开发、项目导入和建设、宣传推广、文体赛事活动管理等职能。要建立统一的规划体系,把黄金内湾国际旅游都市圈建设纳入广东落实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体系和推进落实机制,明确各个城市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确保各个城市的发展协调一致。
二是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现有的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提高黄金内湾区交通网络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建设环黄金内湾低空飞行航线、城轨环线、沿珠江口旅游专线、绿道,打造海、陆、空等多元化的交通方式。加快实现大湾区五大机场“硬联通”,高铁民航实现“零换乘”,推动粤港澳游艇自由行,联合香港、澳门开通夜游珠江口航线,使世界各地游客能轻松畅游黄金内湾,体验不一样的精彩,促进文旅产业发展。
三是一体化旅游资源整合,综合挖掘和整合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丰富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文化古迹、历史名城等,确保各城市和地区之间形成多样性、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促进资源互补和联动,避免重复建设,构建文旅业态互补、产业互联的协同发展格局。在旅游发展中注重生态环保,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推动绿色旅游,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一体化旅游产品开发,打破传统行政辖区,建立跨区域、多城市的一体化文旅产品,推动不同城市之间的文旅产品互通互联。大湾区五个机场推行境外旅客免签、落地签等不同程度的签证便利化措施,三地口岸、码头实行多次往返自由行,各文旅产品设立联合门票、联合线路等,为世界各地游客提供便利。
五是一体化文化交流与合作,建立文化交流平台,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内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会议展览、体育赛事观光等旅游产业和休闲养生、康复医疗等大健康产业。共同举办国际性文化活动、艺术节庆等,提高区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将海湾之美融入市民精神生活,让城市烟火气闻名世界。
六是一体化国际宣传推广,联合各地政府和企业,进行国际性的宣传推广活动,提高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国际游客和投资,推动文旅产业国际化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人居环境较好的都市圈。
七是一体化落实组织保障政策,要联合制定关于黄金内湾旅游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的支持政策,强化政策协同。在财政、金融、用地、信息、服务等政策内容方面互联互通,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在组织保障、落地实施等政策措施方面互通合作,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协同管理体系、服务体系的创新发展。以开放便利的政策来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在更大程度上推动粤港澳都市圈承担起全球人才中心功能,从而使得粤港澳都市圈能朝着具有世界级城市群方向不断迈进。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