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超预期降准“降息”!未来仍有下降的可能
发布时间:2024-1-24 22:24阅读:96
在1月24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将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1月25日将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并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该消息一出,深沪股指均迎来V型反转。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1.8%,收复2800点整数关,上证50指数则创半个多月来新高。香港恒生指数也涨至15899.87点,大涨545.89点,涨幅3.56%,全日主板成交1288.07亿港元。
降准时间和幅度“超预期”
对此,专家们纷纷表示“超预期”。“此番降准、降息,既在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降准的原因看,此时降准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虽然目前国内经济加快恢复的迹象增多,多项经济指标回升,但经营主体的信心和预期仍在恢复之中,需求有待进一步提振。因此,此时宣布以较大的幅度降准,向市场传递出明确的政策信号,有助于提振经营主体和投资者信心,更好地支持经济恢复回升,也有助于稳定资本市场。
而从降准的时间和幅度看,董希淼表示,此次降准超过预期。“一般情况下,降准幅度为0.25个百分点(2023年两次降准均为0.25个百分点),而此次降准为0.5个百分点,为常规降准幅度的2倍,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每年降低银行成本超过120亿元。同时,央行还宣布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这些措施将引导银行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推动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降准在2月5日落地实施,有助于维护春节前后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保障春节期间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东方金诚分析师王青、闫骏、冯琳对此也表示,本次降准符合市场预期,降准幅度加大,释放了货币政策加力稳增长的信号,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降准既是央行常态化流动性管理工具之一,也具有很强的稳增长信号意义。本次降准的背景在于,主要受房地产行业低迷、消费需求不振等因素影响,2023年四季度官方制造业PMI指数持续运行在收缩区间;11月以来服务业PMI指数也连续两个月处于荣枯平衡线之下。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实施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上升。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一旦官方制造业PMI指数连续3个月运行在收缩区间,货币政策做出反应的可能性就会显著加大,其中降准是较多采取的应对措施之一。
而“本次降准幅度达到0.5个百分点,较2022年以来的历次降准幅度增加一倍,意味着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显著增大,超出市场预期。”他们表示,这一方面将推动一季度信贷保持较快增长——预计一季度贷款投放将实现同比多增——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城投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同时也将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更为重要的是,本次宣布降准,意味着一季度已进入稳增长关键阶段,宏观政策将在激发有效需求方面全面用力。三位分析师判断,接下来财政政策也将发力,其中政府债券发行进度会明显加快,一季度基建投资(不含电力)有望保持6%左右的较快增长水平。
未来仍有进一步降息可能
此外,专家们普遍认为,未来仍有进一步降息的可能。
董希淼进一步指出,从内外部环境看,随着美国加息周期结束以及我国物价水平走低,2024年我国货币政策加大调整和实施的空间较大。“预计下一步央行将继续采取降准降息等措施,引导银行降低存款利率,进一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引导LPR特别是5年期以上LPR适度下降,助力降低经营主体融资成本,进一步激发有效融资需求,为2024年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和持续回升创造更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东方金诚分析师王青、闫骏、冯琳也指出,接下来还有降息的可能。着眼于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特别是有效缓解实体经济实际融资成本上升势头,一季度MLF利率下调的概率较大。综合考虑一季度经济、物价走势,短期内MLF利率有可能下调,预计降息幅度为0.1至0.2个百分点。这将带动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报价同步下调,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从而有效激发消费和投资需求。LPR报价下调会给银行带来净息差收窄的压力,下一步还将继续通过下调存款利率的方式解决。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锁定目标收益:国泰海通2025高收益理财,如何规划您的短期财富增长?
2025-07-22 14:41
-
体检报告异常?这4类保险现在买还来得及
2025-07-22 14:41
-
可转债的申购和交易,应该注意些什么?
2025-07-22 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