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地产商 还有谁在赚联合办公的钱
发布时间:2015-9-29 23:59阅读:450
先行者与后来者
第一类是最早进入这个市场的创业公司,他们既是创业者,又是中国式联合办公模式的第一个吃螃蟹者。作为其客户的创业者曾经笑言他们是“单纯最早的二房东,但是有新意的二房东,不怕麻烦的二房东”。比如成立于2010年的联合创业办公社,开辟了中国WeWork模式的先河,愿意将工位按人按月出租,与传统的写字楼租赁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联合创业办公社下的上海创客中心一共有1500平方米,里面可以容纳300人办公,价格是每人每月1380元。每周四,这里会有午餐分享会,邀请进驻或者外来的团队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通常进驻的创业团队之间在业务上也会形成互补。一位创业者告诉笔者,这里就进驻过一个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的初创公司,但是能否拉到“邻居”做客户还要凭自己的本事。
“这里并不提供融资方面的服务,只是出租场地,但是如果你的团队很热情,愿意多接触其他团队,互相推广,这是完全自愿的行为。”足记联合创始人宇文卿这样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而足记团队就在这里办公。
第二类,则是有着各种资源优势的孵化器,这些人从园区迈向了废弃的改造工厂。从交通上来说,这些地点通常难言便利,而价格和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提供相关服务是他们最大的优势。
但这也会带来一些困扰。“有些园区说是免费提供场地,也是有潜规则的,他们会给你介绍一些天使投资或者会用其他交易方式,我们想单纯一点。所以不认识的孵化器也不敢去。”创业者向笔者表示过这样的担心。
“我们自己也会投一些公司,但是我们钱不多,只是一点点。”Founder创业社区的创始人万里江这样告诉过《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同时,他们更在对WeWork实现改良。万里江就希望在3年的时间完成100个中心的布局,这样所有的创业者就可以通过下载一个App,或者打开微信公众号,就可以搜到最近的Founder社区,轻松地预约工位或者会议室。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真正实现移动办公。
第三类,由于这种新形式的办公空间对工作者没有租房期限的约束,入驻与撤离都相当自由,写字楼的业主们也开始面临考验。因而从联合办公或共享办公市场中受到挤压或启发,经过自身改造后,部分传统写字楼也进入到这个领域。
WE+联合办公就是这样的案例,其通过租赁相对便宜的写字楼进行改造,将联合办公融合进入写字楼。“如果你有100个办公空间,那么这些人可以选择在任何一个空间进行办公,这个办公就移动化了。此外我们提供一些共享的空间,80后90后会更加喜欢。这个就是联合办公的魅力,提供移动办公空间,而很多写字楼也将因为联合办公的办公室而互相有了连接。”WE+首席执行官刘彦燊认为。
德必集团总裁贾波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2001年的时候,全球的移动办公者的人数是3.75亿,到了今天全球移动办公者的人数是6.45亿。这意味着传统的办公室需要被改良,基于容纳员工和高效沟通的需求。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东方财富是安全的嘛?有谁在用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7 09:22
-
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
2025-10-27 09:22
-
都说【宽基指数】好,它究竟是啥?具体有哪些?
2025-10-27 09:22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