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低于7%不是增加刺激的理由
发布时间:2015-9-29 16:09阅读:477
应该说,社科院的报告是有根据的。持续三年的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负增长带来了低通胀压力,GDP平减指数更多地跟随PPI变化。从实际经济生活看,非金融企业的盈利普遍低于融资成本,而以前累积的高成本负债及高负债率直接降低了企业的净资本水平,抵押物价值下降,而且经济下行后又导致一些企业破产,银行坏账增加,促使银行更为审慎,银行收缩信贷,企业无利可图也不愿再投资。
针对目前中国经济的窘境,有人认为还需加大刺激,宽松货币,以减轻或扭转经济下行局面,以防止经济失衡;还有一种意见,中国经济重点在于结构调整,在于遵守客观规律,过多外力不利于中国经济转型。
中国现在的确还有不少调控手段,可以减轻经济下行的压力,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调控中国经济最终目的是为了调整中国经济结构,使中国经济转型成功。
今年以来,管理层全面推动改革与经济转型,一方面积极消化前期经济增长和政策激励累积下的债务压力;另一方面积极推动股权市场、利率市场化、汇率国际化等金融要素的改革,以期通过金融体系改革推动经济转型。着眼于“十三五”开启了战略性区域布局,并号召全面创新创业,推动经济走内生化发展的道路。但转型过程仍面临巨大挑战。
经济紧缩政策使经济低迷不振;而现在经济刺激措施已经出台了不少,货币政策也一再宽松。一年多来的各种调控规模已经不小于上一轮经济下行时的“4万亿救市”规模,然而当年“4万亿”出台半年之后,中国经济已有起色,这一轮至今一年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严重。
本轮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之所以难以扭转,加大投资力度之所以难以如以往那样有效,调整经济结构、经济转型之所以那么举步维艰,归根结底是中国经济中含有巨量的落后过剩产能。这些落后过剩产能大多有各级政府背景,所以其淘汰的速度很慢,淘汰的规模难成批量。
中国经济的实际状况,固然有必要适当增加刺激力度和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但要考虑到这些措施可能反而增加了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的困难。因此采取这些措施的上限是,防止发生经济失衡和系统性风险。而相对严谨的市场化改革,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甚至相对低一点的经济发展速度,从宏观上都是有利于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有利于经济转型的。
所以,今年GDP如果低于7%,也不是增加刺激的理由。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请问中信证券佣金收费标准在哪里查看?知道的告诉一下吧
2025-10-13 11:11
-
2025年第四季度国债发行安排出炉!五类国债一文讲清~
2025-10-13 11:11
-
赶紧收藏:2025年10月最新REITs基金一览表(内含基金代码)
2025-10-13 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