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原:优秀国产科幻电影可能还要等10年
发布时间:2015-9-25 15:22阅读:508
江晓原:传统教育中,我们从小就将科学技术视为崇高的,公众也没有机会反思科学。以前中国对科学完全是正面歌颂,科幻作品总是乐观想象未来科学技术如何发达,人类社会如何美好。这一点西方社会是不同的,从19世纪末开始,科幻电影中就出现了对科学的反思;思想界在二十世纪中期就有人呼吁要警惕“理性滥用”。而且也只有在科幻电影中,才可以充分表达对人性的拷问,对科学的反思、警惕。特别是现在科技和资本结合了,很多科学家也自觉地和资本结合在一起,因为这样他们会获得很多好处。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对科学家群体保持警惕。
江晓原:对。科学已经告别纯真年代,现在一些科学家已经形成某种利益共同体,他们会维护这个共同体,并让利益最大化。因此,必须对科学家群体保持一种警惕。在西方发达国家,对科学家的警惕意识就强很多,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课程在大学也很普及,对这个群体的警惕和反思在很多科幻作品中都会出现。而在我们国家的传统教育中,科学家的形象依然还是一意一心无私奉献的。
日报:你还谈过,科幻电影一个独有的魅力是可以对人性严刑逼供。这该怎么理解呢?为什么想到用严刑逼供这个词,会不会让人觉得这样的表达有些耸人听闻?
江晓原:或许严刑逼供这个词用来形容看科幻电影的理由确实有点夸张,不过我是强调,科幻电影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没有的特殊语境,展现极限状态下的真实人性。也就是,人被科幻场景倒逼后的真实人性。比如好莱坞经典科幻电影《银翼杀手》中,戴卡在追捕人造人的过程中越来越丧失人性,人造人却逐渐显露出更加人性的一面。影片的最后,人造人临死前救了戴卡,这引得戴卡开始反问自己:我在做什么?我和他们之间到底有何不同?可以说,影片中人造人的死亡就是给人类上的一部刑具,借此拷问人的本性究竟是什么。
有人说人是性本善,也有人说是性本恶。这方面的思考,刘慈欣的作品最为突出。他坚定地相信技术可以解决人类发展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可是你看他的作品,还是有种悲观情绪。《三体》最后简直悲观到了极点。因为他对人性是持悲观态度的,并知道人性是恶的。所以在《三体》中人类文明最终也毁灭了。
日报:西方几乎所有的科幻电影对人类未来都是悲观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观情绪呢?现在很多国家不都在探索宇宙空间吗?
江晓原:从近期来看,科学技术也许仍然能给人类带来美好的生活。但科幻电影往往都是着眼长远的,而且现状也确实让人对未来没有乐观的理由。地球上的很多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现代化生活的本质却是高能耗,并以高污染为代价。
在西方科幻电影中,除了《外星人》中的E.T很萌,对人类也友好,主流观点都认为外星人是邪恶的,并普遍认为应该对外星文明保持警惕。在我看来,移民外星在可见的将来,从技术上说就完全不现实。这还没有考虑公平的问题,何况未来世界里即便移民外星,穷人们呆的地方和富人们呆的地方也完全不同。而且现在不少拍移民外星的科幻电影中,也展示过移民过程中出了意外或是灾难后,究竟谁该先走的残酷现实。比如《2012》中人类制造了几个方舟以便躲过灾难,保存人类精英。但问题是,谁能进那个方舟呢?要不要向其他逃难者开放方舟?这就是对人性的拷问。这些情节都是直指科幻电影的核心,遗憾的是,很多国内观众不知这就是科幻电影的价值所在。
江晓原:从来不看是因为几乎没有,想看也看不到啊。香港有些科幻电影其实还是过得去的,我认为比较很特别的一部是《急冻奇侠》。这部片子并不算好看,是一个穿越故事,但里面提出了一个好莱坞影片中没有注意的问题:从一个时空穿越到另外一个时空后,原有时空中的义务还要不要继承?这里就有我所说的思想性了,因为很多问题如果不是在科幻电影中提出,现实生活中并不会引起关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锁定目标收益:国泰海通2025高收益理财,如何规划您的短期财富增长?
2025-07-22 14:41
-
体检报告异常?这4类保险现在买还来得及
2025-07-22 14:41
-
可转债的申购和交易,应该注意些什么?
2025-07-22 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