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期更应培育消费能力
发布时间:2015-9-24 12:35阅读:429
多种因素制约了居民消费提升
居民消费水平取决于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这两者同时具备才能形成实际需求。消费意愿低可能是消费者自身没有意愿,也有可能是意愿没有被发掘。消费能力主要是消费支付能力,是收入的函数。目前,主要有六方面的因素制约了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从而造成居民消费需求未得到充分实现。
一是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丰富产品和服务种类,增加有效供给,发掘和满足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服务业多属劳动密集行业,等量资金投入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大于工业,由于技术差异和市场范围差异,服务业的价格和工资增长快于工业,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消费能力。
二是公共服务水平低。我国将资源投入领域聚焦在经济投资领域,对教育、医疗、养老和住房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且分布不均,过多依靠商业化供给和居民个人负担。这加大了生命周期后端支出的不确定性,居民被迫提高储蓄率以备重大支出,结果压制了日常消费意愿。
三是贫富悬殊限制消费能力。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收入分配力度,贫富差距不断改观,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由2009年的0.49降至2014年的0.469,但仍然高于0.4的国际警戒线,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对消费能力提升产生一定的压制作用。
四是间接税收比重偏高。
五是商品和服务诱导能力弱。购买意愿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商品的功能和特色所产生的诱惑力。当前,我国企业生产的商品质量不高、特色不足、同质化程度高,创新的商品和服务种类较少,居民的消费意愿没有很好地激发出来。
六是收入来源单一。我国大部分人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劳动报酬,支付消费成本后的剩余收入形成了财产。由于证券市场的风险很高,很多人没有专业知识而不能将证券投资作为主要投资渠道,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门槛也很高,大部分人没有实力进入,受限于投资渠道狭窄,居民财富积累较慢,财产性收入较少。
力促居民消费应多措施并举
拉动居民消费需求要在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两方面下功夫,但相比较而言,消费能力是拉动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着力点。消费能力决定于当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分配等因素。基于前述成因分析,拉动居民消费就要通过发展服务业、改善收入分配、降低税收和提升商品服务诱导能力等多方面共同发力。
一是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服务业覆盖面广、层次丰富。面向大众的低端服务业,进入门槛低,大部分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就业面广、就业率高,可较大范围地提高居民收入;面向高收入或特定群体的高端或特定服务业,具有附加值高、潜力大的特点,大力支持服务业发展也可较快提高居民收入。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假日经济、促进旅游业发展,是应对当下消费疲软的一条节俭、快捷之路。例如,恢复“五一”假期,使居民能够在春、秋、冬季各有一次长假,每月四个双休日可由各省市自行调节安排三周单休、一周集中休。这样可使居民每月都会有一个5天的小长假。节假日的合理安排不需任何投入,但对旅游业的刺激无疑是巨大的。
二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可通过两种方式降低基尼系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一是在低收入居民与高收入居民之间调整存量收入,二是在增量收入分配中向低收入居民倾斜。无论哪种方式,通过边际递减规律的演导,都会增加总体消费。
三是降低间接税收,增加直接税收。间接税无法根据私人的各种具体情况决定纳税能力,所有居民同等水平纳税,易造成一般收入居民税负过度,降低消费能力。因此,降低间接税可以减少一般收入居民的负担,提升其消费能力。直接税中的所得税,其征税标准的计算,可以根据纳税人本人及家庭等的生活状况设置各种扣除制度以及负所得税制度等。增加直接税比重,可以促进税负公平,提升整体消费能力,扩大整体消费水平。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锁定目标收益:国泰海通2025高收益理财,如何规划您的短期财富增长?
2025-07-22 14:41
-
体检报告异常?这4类保险现在买还来得及
2025-07-22 14:41
-
可转债的申购和交易,应该注意些什么?
2025-07-22 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