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1 市场要闻
发布时间:2023-12-11 09:33阅读:223
1、本周国内市场共有68家上市公司限售股陆续解禁,按12月8日收盘价计算,解禁总市值为352.10亿元。解禁市值前三位个股依次为:聚和材料(41.80亿元)、舒华体育(30.45亿元)、科兴制药(26.45亿元)。
2、本周共有5只新股申购,包括主板新股3只(安邦护卫、兴欣新材、宏盛华源)、创业板新股1只(国际复材)、北交所新股1只(西磁科技)。其中,宏盛华源和国际复材有望成为今年最容易中签的新股之一。
3、中信证券表示,12月政治局会议对经济政策定调整体偏积极,预计经济工作会议具体措施将继续加力,重点领域风险化解进程将加快;市场底部正在不断夯实,投资者对成长板块共识料将率先回升,建议继续坚守第二阶段配置策略,增配超跌的科技与医药板块。
4、中金公司指出,当前位置不必过于悲观,A股市场中期机会仍大于风险。配置方面,结合当前宏观环境和流动性等因素,A股小盘风格有望继续占优,但需要关注大小盘风格的估值分化程度,以及后续政策定调对于经济预期的影响。
5、私募积极进行加仓,逢低买入绩优股。重阳投资合伙人寇志伟表示,重阳投资一直坚持高仓位运作。宽远资产表示,目前仓位总体在70%左右,在市场大幅下跌期间,选择认为被错杀的优秀公司进行低位建仓。
6、时至年末,不少私募机构积极行动起来,着手布局明年市场。对于明年市场走势,受访私募认为,基于当前对政策认知,明年资本市场有较大可能走出中枢逐渐抬高的震荡格局,会重点关注顺周期、医药、科技等板块。
7、12月以来,北交所公司发布了23份接待机构投资者调研的公告,比11月同期增长近1倍。在机构调研北交所公司热度上升的背后,诸多积极的深层次变化悄然而至。比如,过往机构投资者调研多是“只看不买”,现在转身就成了上市公司股东;过往调研机构中难觅大公募、大券商、大私募的身影,现在这些实力机构频频亮相;过往被调研群体多是北交所、新三板的“老人”,现在“新人”涌现。
8、自沪深交易所就优化再融资监管安排出台5项具体举措以来,已有十余家上市公司宣布终止定增事项,其中不乏百亿元大额定增项目。从原因来看,无法满足再融资新规要求是定增项目终止的重要原因。而从今年以来的数据来看,目前年内再融资规模未超过6000亿元,同比去年缩水几乎成为定局。
9、大盘指数持续低位震荡,场外资金选择抄底。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沪深两市股票型ETF和跨境型ETF上周合计增加份额约176亿份,合计净流入资金约139亿元。跟踪上证50指数的上证50ETF基金份额突破300亿份并创历史新高。
我司上市证券公司,微信或电话联系我开户,优惠: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