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东吴期货抛储结束,棉价仍将弱势运行
发布时间:2023-11-21 15:24阅读:280
抛储结束,棉价仍将弱势运行
东吴期货 肖彧,郑国奎
1.抛储政策回顾
3月底,市场交易焦点转向新年度棉花种植,受种植收益下降,目标价格补贴政策限制产量,新疆种植面积下降,随后在棉花生长期出现低温、冰雹等不利天气进一步降低单产,市场对于减产对于籽棉抢收形成一致强烈的预期,叠加新疆棉花商业库存处于低位,驱动郑棉开始大幅上行,6月突破17000关口,涨幅超3000点。然而,终端需求疲软,高价棉向下传导不畅,纺企亏损扩大,棉纺产业链深入困境。
为了解决新棉上市前供应端短缺的问题,抑制棉价非理性上涨,抛储政策于7月18日发布。与此前抛储政策存在两点不同:1.没有明确抛储的时间持续性;2.没有明确抛储的量(总量或日抛储量),一定程度上也凸显政策调控的决心。
本轮抛储从7月31日正式开始,根据日抛储量不同可以分为三个4个阶段:1.7月31日→8月11日,每日抛储1万吨,100%成交;2.8月14日→9月1日,日抛储增加至1.2万吨,100%成交;3.9月4日→11月3日,抛储增加至2万吨,抛储成交率整体下滑,最低成交10.8%;4.11月6日→11月14,日抛储降至1.2万吨,维持低成交率(除最后一天100%成交)。本轮抛储,累计抛储124.4万吨,累计成交88.5万吨,累计成交率71.2%。
通过抛储政策调控,有效缓解供应端偏紧的矛盾,钝化减产抢收的预期强度,增加棉价上方的边际压力,有效平抑棉价快速上涨。截至国庆前,棉价整体维持一个区间震荡走势,始终未能突破18000元/吨;节后,前期抢收预期落空形成的预期差与供需宽松格局形成共振,使得棉价大幅回落,本轮抛储也画上了句号。
2.当前市场博弈的焦点?
抛储结束政策出台后,棉价出现短暂的反弹,再次进入区间震。 目前多空双方仍存在分歧,主要有以下两点:
a.持仓高位,仓单不足,盘面深度贴水,向上走交割逻辑。
截至11月16日,01合约持仓599477手,对应299.7万吨棉花,而当前仓单+有效预报仅有2750张,对应11万吨棉花,虚实比处于历史高位(2022年疫情除外)。同时,盘面处于深度贴水状态(高于1000元)。因此,盘面可能向上进行基差修复走交割逻辑。然而,距离01合约交割仍有一定的时间,谨防新的预期差形成。可看到新棉加工进度有所加快,日加工量位于历史高位(7万-8万吨),目前已经累计加工248.57万吨,接近2021年加工进度,新棉注册仓单或只是时间问题。同时,可以看到虚实盘比已经从高位有所回落,后续需要重点关注仓单的生成情况。
b.需求端仍无实质性改善,纺织企业开工率持续下滑,纱线库存高企。
抢收预期落空后,需求端重新成为核心的交易焦点,整体难言乐观。前期高价棉向下传导不畅,纺企开机率从6月开始就持续下滑,目前开机率已经不足5成,纱线库存持续累库处于历史高位。织企开机率从9月开始也有明显下哈,坯布库存整体也处于历史高位(仅低于2022年)。同时,欧美服装库存仍处于高位,国内出口也面临较大的压力:2023年1-10月服装出口1331.6亿美元,同比下降8.7%;2023年1-10月纺织出口1125.5亿美元,同比下降9.8%;2023年1-10月纺织服装纺织累计出口2457.1亿美元,同比下降9.2%。产业链棉纱库存高企,而终端需求短期难以看到改善,棉纱价格仍维持偏弱走势,棉纱和棉花的价差仍处于低位,负反馈仍在持续,或拖累棉价重心进一步下移。
3.棉价后市的看法
短期,抛储结束,叠加仓单不足和盘面深度贴水,棉价存在一定反弹的可能,但是反弹空间有限。若反弹至高位,前期低价收购的轧花厂或逢高套保,制约反弹的空间。同时,新棉加工进度加快,仓单不足问题可被解决并形成新的预期差,叠加需求端难有改善,二者共振下或使得棉价重心进一步下移。后续需要关注新疆棉花的加工进度、仓单的生成情况以及棉纱的去库进度。
本报告由东吴期货制作及发布。报告是基于东吴期货认为可靠的且目前已公开的信息撰写,东吴期货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需自行承担风险。未经东吴期货事先书面授权,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修改、及用于其它用途。
本报告在编写时融入了分析师个人的观点、见解以及分析方法,本报告所载的观点并不代表东吴期货的立场,所以请谨慎参考。东吴期货不承担因根据本报告所进行期货买卖操作而导致的任何形式的损失。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