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十条”11月份出台 6股分享饕餮大餐
发布时间:2015-9-20 20:15阅读:570
据了解,《上海市清洁水行动计划》正在最后编制中,将于11月左右正式出台,上海的‘水十条’将比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更高、更严格,针对五大类污染源,上海也将采取有力措施,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据解放日报9月18日消息,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监测人员发现,24条黑臭河道的主要成因源自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市政放江和农业面源及畜禽养殖等五大污染类别。其中以畜禽养殖为主的农业面源污染占到一半,三成是由生活污水和市政放江造成的,二成是由工业污染所致。

上海市环保局对每条河道提出了因地制宜、一河一策的具体要求,治理责任落实到区镇,区镇将对每条黑臭河道制定“量身定体”的治理方案。对于农业污染,2016年底前本市要完成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的关闭或搬迁,并关闭调整所有不规范中小养殖场(户).2020年底前本市要完成规模化养殖场的调整和污染减排设施建设。
碧水源:定增入股漳州发展,再度演绎武控模式
研究机构:安信证券 撰写日期:2015-09-17
事件:9月14日晚,公司公告拟以5.59元/股认购漳州发展非公开发行的3577.82万股股份,占漳州发展非公开发行后股份总数的3.37%,认购总价款为2亿元。同时,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参股后公司将与漳州发展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专业从事水务与环保产业的技术与工程服务,漳州发展承诺系统内的环保工程与技术服务业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由合资公司承担,公司承诺授权合资公司免费使用其现有和新开发的技术,并全面支持合资企业在闽南地区的发展。
再度演绎武控模式,开拓福建水务市场:漳州发展为漳州市第一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业务范围主要涵盖水务、汽贸及房地产等板块,凭借公司的技术研发优势和漳州发展的市场资源优势,双方将实现强强联合和产业链协同,共同开拓闽南地区水务环保业务。此次与漳州发展的合作是武汉控股成功合作模式(定增入股地方水务公司并成立合资公司,开拓当地市场)的再一次演绎,有利于公司全面介入福建水务市场,实现技术推广和产品输出,扩大全国范围内的业务拓展和影响力。
重申推荐逻辑:1)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构筑强大竞争优势:公司在膜技术领域持续寻求突破,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广地下式MBR再生水厂,并以PPP模式与地方政府平台合作,通过“云水模式”推动企业上市,及“武控模式”参与增发实现技术植入,始终引领污水处理领域技术和模式创新;2)舰队式发展,实现共赢:通过复制“云水模式”和“武控模式”,实现从输出产品和技术到输出资本和管理的转换,有望从单纯的业务公司走向业务和资本相结合的平台企业;3)PPP先发优势显著:公司自2007年起,即与全国多省市国有水务公司以PPP模式组建合资公司,丰富经验走在行业前列;4)国开行战略入主,增强资金实力:国开行旗下国开金融通过参与定增,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为公司带来资金和资源支持。
投资建议:考虑增发摊薄后,我们预计公司2015年-2017年EPS分别为1.30元、1.83元和2.56元,对应PE为29倍、20.7倍和14.8倍,公司是环保行业龙头企业,兼具技术优势、资本实力、工程经验、模式创新和战略眼光,在水处理行业大发展下,坚定看好未来千亿市值空间,同行业中估值优势明显,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12个月目标价80元。
风险提示:项目进展低于预期、应收账款风险等。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