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证券报纸头版内容精华摘要(11月14日)
发布时间:2023-11-14 06:28阅读:119
中国证券报
银行业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金融为江苏制造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今年以来,多地发布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政策。韧性更强、潜力更大、动力更足,我国制造业正吹响高质量发展号角,加快智能化转型步伐。
传统制造业高端化跃迁、新兴制造业春笋般成长,都离不开大量、持续的资金投入。日前,中国证券报记者跟随中国银行业协会“稳增长 保民生 银行业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成果调研团走访江苏多家制造业企业了解到,金融机构正顺应制造业金融需求多元化发展趋势,不断挖掘制造业企业潜在融资需求,持续加大中长期制造业贷款投放及配套产品体系化赋能力度。
“转会”后迎复出季 知名基金经理集体亮相
高楠、汤戈、陈金伟三位知名基金经理日前在新东家集体亮相。其中,高楠拟任永赢睿信混合基金经理,汤戈接管方正富邦天睿混合,陈金伟接管鹏华优质治理混合(LOF)、鹏华产业精选两只基金。
展望后市,近期多位“转会”后复出的知名基金经理表达了对权益资产的积极看法,当前权益资产处于较高性价比区间。在可预见的将来,结构性行情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11月9日,永赢基金发布公告称,永赢睿信混合将于12月4日至12月20日公开发售,该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为此前从恒越基金离职的知名基金经理高楠。此次是高楠加盟永赢基金后首度“挂帅”管理公募产品。
有利因素逐步积累 人民币汇率趋稳基础不断巩固
11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中有升。截至11月13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稿时,本月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分别升值0.31%、0.55%。
专家表示,近期,稳汇率政策举措持续发力显效,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从中长期看,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恢复向好和美元持续升值的动能减弱,人民币汇率趋稳的基础将进一步巩固,人民币资产的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也将逐步凸显。
11月13日,人民币汇率整体表现平稳。数据显示,截至16时30分,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盘价报7.2928元,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跌22基点;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7.3025元,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涨47基点。
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 政策力挺光伏产业智能化
1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活动的通知,将支持培育一批智能光伏示范企业,建设一批智能光伏示范项目,融合运用5G通信、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智能光伏服务。
光储融合、建筑光伏、交通运输应用、农业农村应用、光伏绿色化、关键信息技术、先进光伏产品、新型设施和实证检测被列为八大优先考虑方向。
上海证券报
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金融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投资机构大体分为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机构(VC/PE)及二级市场的公私募基金。截至2023年初,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存量已达14万亿元,这些“聪明钱”的投向事关一级市场兴衰。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多家创投机构合伙人均表示: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股权投资行业应强化使命担当,以行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融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大局,积极挖掘好项目,培育科创好苗子,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中,实现股权投资行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已看到当前资产端和资金端的积极因素正在汇聚,对接下来资本市场的稳定向好发展充满信心。”
三季度上海信贷增量环比回升 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维持历史低位
三季度上海信贷增量环比回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显现、房地产信贷基本平稳――伴随着最新金融数据出炉,上海融资需求修复释放积极信号,经济运行涌现出新亮点。
1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2023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前三季度上海金融运行情况。数据显示,9月末,上海市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1.02万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0.43万亿元,同比增长8.4%。
央地协同发力推动中小企业加快复苏
在河北衡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家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工人在监测设备运行数据 新华社图 发布《关于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就业创业扬帆计划》……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密集发布举措,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与此同时,云南、湖南、江西等地也出台了务实举措,推动中小企业加快复苏。
再融资新政扶优限劣 监管层施展有保有压“平衡术”
再融资优化安排落地的动向 郭晨凯 制图 “把握好再融资节奏”与“重点突出扶优限劣”两条主线,构成沪深交易所近日在就优化再融资监管安排答记者问中透露出的两大核心监管思路。
一方面,此次监管明确,适当收紧上市公司再融资,是充分考虑当前市场承受能力,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另一方面,在从严从紧把关的同时,沪深交易所也会支持上市公司的合理融资需求,相关安排将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促进上市公司专注企业经营,改善市值。
证券时报
10月信贷平稳社融改善 流动性维持“紧平衡”
11月13日,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10月金融统计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保持同比多增。当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8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108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7384亿元,同比多增1058亿元。
10月末,广义货币(M_[2])余额、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人民币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0.3%、9.3%和10.9%,其中M_[2]同比增速与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均与上月末持平。
受访专家认为,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在季节性效应、地方政府化债等因素影响下,10月信贷数据保持平稳,信贷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在财政加大发力下,社会融资持续改善。考虑到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压力较大,以及地方政府债券放量发行等因素造成流动性持续趋紧,年内再度降准的可能性较大。
广东通用人工智能产业按下“快进键” 到2025年,智能算力规模实现全国第一、全球领先,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
11月13日,记者从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获悉,《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提出广东发展通用人工智能产业的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智能算力规模实现全国第一、全球领先,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体系较为完备,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企业数量超2000家。
算力、数据、算法被称为人工智能的三驾马车,是驱动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三大核心要素,而场景应用则是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意见》提出,将广东打造成为国家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构建全国智能算力枢纽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数据特区、场景应用全国示范高地,形成“算力互联、算法开源、数据融合、应用涌现”的良好发展格局。
《意见》共列出了六大重点任务、22条具体举措。记者梳理《意见》发现,广东重点围绕算力、数据、算法、场景应用这几个部分重点布局,为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算力方面,《意见》提出要构建全国智能算力枢纽中心。具体举措包括:研发具有通用性、可编程性的高端训练、推理芯片,多模态多精度计算的算力芯片;开发高效易用的开源人工智能芯片编译器与工具链等基础软件;推动国家算力总调度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算力调度中心加快落地深圳、韶关;依托研究机构、高等院校、龙头企业等搭建算力平台,有效整合城市内算力资源等。
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
1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发布署名文章《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文章强调,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强化系统性风险、影子银行和金融科技创新监测分析,健全具有硬约束的早期纠正机制,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
文章指出,人民银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健全金融稳定工作体制机制,有序处置化解了一批影响大、带有紧迫性、全局性的突出风险点,有力维护了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大局。
文章称,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2023年二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449.21万亿元,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406.25万亿元,资产占比超过九成。
文章指出,银行业占主体地位,银行稳则金融稳。从人民银行按季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评级的结果看,2023年第二季度全国近4000家商业银行中,绝大部分银行处在安全边界内;高风险银行数量仅300余家,资产占全部银行的不到2%。资产占比70%左右的24家大型银行评级一直优良,部分银行主要经营指标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发挥了我国金融体系“压舱石”的关键作用。
房企“双11”还没结束 去化仍是首要任务
“双11”购物狂欢节刚刚落下帷幕,数码电器、食品、快消品掀起又一波消费热浪。对于房地产市场,“双11”也被房企们视为线上线下营销的新渠道,也是房企11月营销的重要节点。记者发现,今年“双11”期间多家房企或联动各地楼盘、或联手电商平台,推出卖房促销优惠活动,更有开发商的线上购房号称“补贴”上百万元。此外,许多房产中介平台也纷纷针对“双11”推出各类促销活动。
不过,也有置业者表示,今年很多新房项目的网上促销不如以往。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很多新房项目的优惠基本上都已经到位,这是今年和以往最大的区别。从实际观察来看,这也和客户相对少、蓄客相对较少有关。
证券日报
高盛等外资机构齐发声看好“中国资产” 2024年维持对A股的增持立场
继多家国际金融机构上调对2023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后,近日高盛、瑞银等机构陆续发布2024年宏观经济展望,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增持A股。
11月13日,高盛发布2024中国宏观经济展望及股票市场策略报告。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预计,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在2024年将分别上涨12%和16%,维持对A股的增持立场。
合盛硅业董事长遭前总经理家属实名举报 上交所火速下发监管工作函
前高管家属的一纸实名举报,将合盛硅业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11月12日,一个名为“方红承冤案家属”的微信号发布了一则关于“实名举报浙江千亿富豪”的消息,在网上迅速传开。据悉,举报材料涉及全球有机硅巨头合盛硅业及公司董事长罗立国、合盛硅业前总经理方红承等。
根据合盛硅业于2022年11月份披露的公告显示,公司原董事、总经理方红承因涉嫌职务侵占已由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并移送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其所涉犯罪行为发生在公司任职期间。
而据上述公开举报材料显示,自2022年9月份方红承、方红兴被批准逮捕后,在桐乡市看守所关押至今。经检察院数次退回补充侦查,该案计划于2023年11月13日由平湖市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
年内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数量同比增两成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将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
11月份以来,A股并购重组市场延续此前的活跃度。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3日,A股市场共发起174起公司并购事件,其中有5起涉及“重大资产收购/出让/置换”。从年内来看,截至11月13日,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数量同比增长20.29%。
受访专家认为,今年上市公司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数量明显增多,除了受到资本市场平台的支持及企业自身需求影响外,政策面的推动亦不容忽视。此外,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启动,预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仍将在并购重组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全面注册制对一流投行提出更高要求 证券行业并购重组仍将是渐进式过程
当前,如何培育一流投资银行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中介机构,近年来证券行业盈利能力及资本实力不断增强,行业总资产超11.6万亿元。
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券商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合规风控水平显著提升,国际化布局步伐加快。不过,中资券商仍需“快马加鞭”,从资本实力、盈利能力、核心竞争力以及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加强建设,逐步缩小与国际一流投资银行的差距。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