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10月国内大豆进口环比下滑同比增长···
发布时间:2023-11-8 17:53阅读:78
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
住友化学开建乙醇制丙烯中试装置
跨国化企强劲现金流增添发展后劲
10月国内大豆进口环比下滑同比增长
EIA下调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测,WTI跌破80美元
10月初步统计我国乘用车零售202.6万辆,同比增长10%
进博会氢能身影频现
多个低碳冶炼项目正在全球钢铁行业中开展
【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
为落实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有关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将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聚焦破解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卓创资讯高恒宇分析,根据《方案》要求首批在15个省份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要求到2025年试点城市和园区“双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政策机制基本构建、创新举措和改革经验初步形成、不同城市及园区碳达峰路径基本清晰、对全国“双碳”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显现。到2030年,试点城市和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进展、重点工作如期完成、政策机制全面建立、有关创新举措和改革经验对其他城市和园区带动作用明显、对全国实现碳达峰目标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为完成这两个目标,《方案》从确定试点任务、实施重点工程、强化科技创新、完善政策机制以及开展全民行动五个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未来,建设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可以有效激发城市和园区主动性和创造性,围绕绿色低碳转型开展探索,为全国提供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住友化学开建乙醇制丙烯中试装置】
近日,住友化学宣布,该公司已开始建设一个由乙醇直接生产丙烯工艺的中试装置。该公司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前完成位于日本千叶的中试工厂建设。
卓创资讯李训军认为,传统的丙烯制备工艺主要依赖石油等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乙醇可以从生物质(如甘蔗和玉米)生产,这项技术对丙烯产品减少碳足迹意义重大。并且,与现有工艺相比,其特点是直接从乙醇生产丙烯,结构紧凑,除得到丙烯产品外,还会副产氢气。在环保要求不断提升及双碳发展背景下,乙醇转化为丙烯是一种具有潜力的制备丙烯的方法。不过其在经济性方面还有待验证,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将重点放在催化剂的改进、反应条件的优化、技术路线的完善等方面,以进一步提升其经济性和实用性。
【跨国化企强劲现金流增添发展后劲】
近日,跨国化企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虽然经济活动仍未发生显著复苏,全球需求依然处于非常疲软的水平,但是企业的现金流却出现强劲增幅,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增添了活力和后劲。
卓创资讯刘舜心分析,从跨国化工企业的三季度报告中可以看出,部分企业例如巴斯夫、陶氏、伊士曼等在三季度采取了削减库存的战略行动,并且效果显著,库存水平大幅削减,带来了较为强劲的现金流增幅。在这个世界各国经济周期轮换和高利率的关键性节点,终端市场在多个国家以及多个领域综合来看需求依旧疲软。现金流强劲对于相关化企来说提供了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了其运营的信心。从相关采访的内容来看,部分企业在2023年四季度或将延续主动去库存战略,旨在提高现金流优势和利用创新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产能,向可持续发展迈进,同时也意味着四季度全球化工品市场或有所承压。
【10月国内大豆进口环比下滑同比增长】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10月大豆进口515.8万吨,环比上月减少27%,同比增25%;今年1-10月累计共进口大豆8241.5万吨,同比增14.6%。
卓创资讯曹慧分析认为,今年二季度以来,国内大豆进口量呈现高位回落态势,符合季节性变化特征。全年大豆进口来源国以巴西为主,前三季度国内巴西大豆进口量占比持续增大,并超过美国成为我国最大的大豆进口贸易伙伴,进口规模占大豆进口总量接近70%。22/23产季巴西大豆增产明显,同时今年3月末与我国达成本币贸易以互换协议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双边进出口创造了更多便利条件。随着国内畜禽产能总水平的增长,国内豆粕需求也促进了大豆进口量的继续走高。今年10月份海关总署要求对能源及粮食进口提供更多保障,也将有利于提高大豆通关效率,确保进口渠道畅通,进而稳定国内豆粕供应格局。短期来看,随着巴西大豆出口销售季的结束,后续美豆的进口将再度增大,但全年进口总量或仍维持常态化水平。
【EIA下调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测,WTI跌破80美元】
11月7日WTI结算价77.37美元/桶,比前一交易日下跌3.45美元,跌幅4.27%。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了11月份《短期能源展望》,下调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测30万桶。预计2023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增长146万桶,2024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增长140万桶。
卓创资讯梁曦玥分析,昨日WTI单日跌幅为10月4日下跌5.4%以来的最大跌幅,已收回今年8月以来的全部涨幅。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次大幅下跌都与EIA报告显示今年石油需求疲软有关。10月4日EIA报告显示美国汽油需求疲软而超预期累库,昨日最新STEO下调今年石油需求增长预期,而年内时间已不足两个月,这次下调今年增长预期基本是确定了今年石油需求增长疲软的现实,市场需要再度审视需求前景究竟如何的问题。三季度推涨油价的主要动力在于供应紧缺预期,但现实消费增量难以长期支撑这种预期,原油总体供需关系并未真的陷入紧张境地。此外,当前油价已基本回吐了10月初爆发的中东地缘问题带来的溢价,年内剩余时间可能维持震荡下行的态势。
【10月初步统计我国乘用车零售202.6万辆,同比增长10%】
初步统计乘用车10月1-31日,市场零售202.6万辆,同比增长10%,环比增长0%,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726万辆,同比增长3%;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42.5万辆,同比增长11%,环比下降1%,今年以来累计批发2024.1万辆,同比增长7%。
卓创资讯刘舜心分析,根据往年的历史规律来看,我国乘用车销量自9月份进入全年的高点,随后将会延续上涨趋势直至12月进入销量顶峰。之所以预计10月份零售环比增长有所放缓主要在于10月中下旬我国汽车销量有所削弱。分析其原因,接踵而至的促销费降价浪潮一方面在2023年前期透支了部分需求,另一方面,持续扩张的优惠力度使得终端消费者观望情绪有所加重,根据乘联会调研发现,10月乘用车总体市场折扣率为18.7,较9月底提升0.2个百分点。拉长周期来看,2023年乘用车市场内销外销两开花,密集的地方补贴政策以及车企补贴政策逐渐常态化,对于年底车市构成稳定支撑,汽车出口增速仍然强劲,已经逐步在海外树立起品牌形象和售后维护等,汽车行业火热的发展势头正在延续。最后通过9月份的表现来看,已经超过了2017年的同期水平,以及累计水平,因此2023年我国汽车市场销量有望创造历史新高。
【进博会氢能身影频现】
据中国能源报报道,此次进博会中频现氢能身影:一方面氢能汽车备受车商青睐,宝马、现代、丰田等车企纷纷把氢能汽车安排在了展示区的“C位”;另一方面燃料电池企业科德宝也展示了其新型的燃料电池核心部件以及氢能全产业链产品;另外,全球领先的工业气体和工程公司林德集团也使用VR展示了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流程。
卓创资讯赵渤文认为,从上述各企业的展出产品来看,除了我国将氢能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其他各国也将氢能公认为是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从企业展出的内容来看,氢能的应用符合前期的判断——灵活的能源载体+绿色的工业原料。其中前者更多体现在氢能汽车尤其是氢燃料电池汽车方面,而这方面应更多关注我国设备和材料国产化进程;后者需要关注氢电耦合的发展方向,绿电-绿氢的循环产业链构建方式,以及借由氢能形成的“Power to X”的产业链,这将是后期众多工业企业的良好选择。
【多个低碳冶炼项目正在全球钢铁行业中开展】
多个具有发展前景的低碳冶炼项目正在全球钢铁行业中开展。2023年,高炉富氢炼铁技术、氢直接还原铁技术工业示范方面取得不同程度进展,低温电解还原铁技术有望获得突破。
卓创资讯高恒宇分析,氢冶金是钢铁企业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重要的一条路径,全球的钢铁企业都在积极开展氢冶金项目的研究和实践。多个项目均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例如:日本制铁、神户制铁等四家机构推进的两种高炉富氢炼铁技术路线工业实验已经证明可以减排大约30%;蒂森克虏伯建设的首座氢基直接还原炼铁工厂将于2026年底完工,每年预计将减排350万吨二氧化碳;5月我国河钢公司宣布其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实现安全顺利连续生产绿色DRI产品,氢碳比达到8:1以上,是目前含氢比例最高的气基竖炉直接还原工艺;6月安赛乐米塔尔和约翰考克利尔宣布将于2027年建成首个低温电解制铁工厂,大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氢冶金技术是钢铁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完成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使钢铁企业摆脱对化石能源的绝对依赖,加速氢能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和建设。未来更多的钢铁企业会开启氢冶金研究,加快钢铁企业的绿色转型。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