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大幅走升后是否转势
发布时间:2023-11-7 22:59阅读:127
事件
11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修正转升,在岸-离岸人民币价格重回7.28附近。其主要驱动来源于美元指数高位回调,对人民币外部贬值压力减轻。美联储11月利率决议显示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维持在5.25%-5.5%不变,加上周五公布的疲弱的就业数据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正在快速降温,强化了市场对美联储停止加息前景的预期,对美元的支撑明显减弱。此外,随着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滑,中美利差倒挂程度有所缓和,货币市场显示人民币汇率买涨人气迅速升温,即期询价成交量放大,短期对人民币形成提振。
1. 稳汇率预期态度坚决,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10月以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维持窄幅波动,单日最大波幅仅为23个基点,大部分时间都保持在5个基点以内,可以看出监管层持续通过中间价逆周期因子调节来引导维稳市场汇率预期的意图。此外,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外汇方面强调要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本次金融工作会议释放积极信号,有利于改善经济修复预期,在中央稳汇率的指导下,市场信心将受到提振,对稳定人民币汇率构成一定支撑。当前制造业PMI12个月移动平均值出现底部企稳迹象,且随着稳经济措施进一步落地,国内经济修复动能将进一步增强,提升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作用。再者,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将进一步提高人民币的信誉度和国际地位,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增加人民币的有效需求。伴随境外央行、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人民币购售业务参加行等境外机构有序进入境内市场,截至2023年10月末,共有147家境外机构成为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进一步丰富了市场主体多元化层次。
2. 中美货币政策维持分化,边际溢出效应改善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显示当前我国将保持独立自主的中性偏松的货币政策。而美联储最新议息会议委员会表示将继续评估新的信息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目前并没有考虑、也没有讨论过未来降息的问题,暗示长时间维持高利率观点不变,当前中美货币政策依然维持分化,但未来进一步分化程度有限,美债收益率或已接近顶部,预计边际溢出效应会逐步减弱,中美利差也将有所回归,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币外流压力。
2023年财政部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增发人民币国债规模至500亿元,四季度分两期分别发行160亿元和100亿元,来回收离岸人民币流动性,这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进一步维稳作用。按照往年统计数据显示,央行将在11月和12月将在香港发行离岸票据,进而收紧离岸人民币市场流动性,增加做空人民币成本。
3. 美元指数阶段性回调不改强美元周期,外需压力犹存
美国10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数新增15万人,低于市场预期的18万人,且前值下修,表明强劲的劳动力市场正在快速降温。失业率上升至3.9%,创去年1月以来高位,若失业率继续攀升至4%或更高,美国经济或将面临衰退风险。随着薪资增速持续放缓,强劲的服务业扩张压力也开始显现。就业市场韧性松动将会直接传导消费端的减少,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对美元形成压力,美元指数阶段性回调将令非美货币获得喘息。但中长期来看,美国经济在全球仍会维持相对优势,尤其是在美国经济继续好于欧洲经济的背景下,美强欧弱的经济预期差会继续支撑美元走强,另外在美国维持高利率的情况下,美元资产需求依然偏强,强势美元周期格局尚未改变,因此人民币的外部贬值压力没有消除。
今日上午公布的我国10月贸易数据显示,出口按人民币计价同比下降3.1%,按美元计价同比下降6.4%,贸易顺差4054.7亿元,收窄27.9%。外需下滑,外汇收入将会减少,货币供需关系变化将推动人民币汇率贬值,亦会对人民币汇率的企稳起到限制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短期人民币外部贬值压力有所减轻,国内经济基本面的企稳将为人民币提供有力支撑,不过中美利差依旧处于倒挂区间,强势美元周期尚未结束,人民币的外部贬值压力仍在,高位区间震荡格局没有打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短期快速拉升并不代表已经转势,反映货币市场情绪指标的在岸离岸价差仍为负值显示人民币仍有贬值预期,投资者需继续保持汇率风险中性理念。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人民币概念股有哪些?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