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6 市场要闻
发布时间:2023-11-6 10:14阅读:240
1、本周国内市场将有59只股票面临限售股解禁,按最新收盘价计算,合计解禁市值为333.54亿元。解禁市值前三位个股依次为:华厦眼科(95.39亿元)、长安汽车(78.79亿元)、万向钱潮(28.85亿元)。
2、本周国内市场共有3只新股申购,分别为泰鹏智能(11月6日)、夏厦精密(11月7日)、康希通信(11月8日)。4只新股上市,其中麦加芯彩将于11月7日登陆上交所,喜相逢集团、华视集团控股及佛朗斯股份均将登陆港交所。
3、中信证券指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落地,《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有望出台,地方化债和地产防风险政策框架已逐步清晰,全球流动性环境明显改善,市场情绪有所回暖,延续第二阶段配置策略,增配前期跌幅较大的科技和医药。
4、中金公司认为,在积极因素累积背景下,投资者预期有望逐步改善,对于后续市场表现不必悲观,后市机会仍大于风险,四季度建议多关注阶段性及结构性配置。
5、招商证券表示,A股最后两月迎来绝地反击的窗口,四季度有望演绎N型最后一笔上行走势。行业配置层面,科技TMT、家电、汽车、有色等行业值得重点关注。
6、中金公司表示,短期内港股市场存在反弹修复空间,尤其是此前跌幅较大、弹性较高且对利率敏感的标的,如生物医药、科技和互联网等。但在宏观趋势出现完全逆转之前,“哑铃型”配置策略中期维度内仍然行之有效。
7、广发证券表示,港股估值处历史底部区域,美联储转鸽在即,中美政策底共振,港股对中美利差逆转的敏感性更高,外资回补,建议重视港股“天亮了”战略机遇期极佳配置时点。
8、机构投资者“组团”调研半导体公司。澜起科技、拓荆科技、东芯股份等多家公司上周接待机构数量超过两百家。其中,澜起科技最受青睐,10月31日至11月1日接待机构调研总量达到325家。
9、据证券时报,近期,基金公司频繁宣布自购,掀起新一轮“自购潮”。据不完全统计,10月15日至今,景顺长城基金、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等知名基金公司轮番下场,相继宣布以固有资金投资自家基金产品,自购金额共计13.2亿元,用真金白银向市场传递信心。
10、据证券时报,风再起时,创新药跑到了行业的最前面。近期,回暖的二级市场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应——医药主题基金再度活跃于待审批名单中。有机构指出,从2018年开始的大规模创新药投入即将在2023年见效,这将进一步推动创新药在医保支出中的占比提升,同时叠加医药生物产业增速上升,“双升”进程有望开启。
11、据证券时报,进入11月份,股市出现“柳暗花明”格局,积极信号不断浮现。其中,最重要的信号是美联储11月暂停加息,市场认为本轮加息已经接近尾声,全球股市全线反弹。北向资金加速回流A股,两天扫货近百亿。近日,国内市场上,进化论等多家百亿私募陆续发声,坚定当下是投资股票的最佳时机。私募大佬杨东再度出手,在各大渠道开放申购,募集资金准备抄底。
12、据证券时报,支持头部券商做大做强,一系列规划相继出炉。近日,证监会就修订《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据悉,此举有利于支持合规稳健的优质券商适度拓展资本空间,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做优做强。“预计后续还将不断有政策出台。”券商分析师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我司上市证券公司,微信或电话联系我开户,优惠: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