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报告:二次育肥渐增,冬季累库程度主导价格中枢
发布时间:2023-10-20 08:52阅读:86
二次育肥渐增,冬季累库程度主导价格中枢
2023.10.20
短期全国生猪均价下探企稳后,2023年10月中旬开始,东北、华北、两湖、两广地区陆续有二次育肥启动,维持缓慢入场进度。相较于2022年同期,今年二次育肥进场呈现时间滞后,育肥周期缩短,范围和力度减弱的特点。但季节性带来的育肥驱动,配合价格走势启动,或仍为冬季旺季带来一些结构性的交易机会。
一、供给侧明牌,二育短频快
四季度,乃至明年春节前,整体的生猪出栏供应量充足有余。养殖周期决定了23年10月-24年2月生猪的理论存栏量与23年1-5月期间的能繁母猪供应高度对应,按农业农村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监控的能繁母猪存栏量数据来看,
23年1-5月期间能繁母猪存栏量缓步下降,平均存栏量为4311.4万头,较正常存栏高出5.16%,同比高出2.11%,较2021年同期高出0.08%。该期间平均存栏量处于近10年次高水平,仅低于2014年同期的4778.4万头。而能繁母猪产能效率方面,根据涌益咨询统计的样本数据来看,上述期间规模养殖场母猪平均繁殖效率同比增长5.45%,较2021年期间增长8.52%,较2020年期间增长14.84%。存栏量与繁殖效率同步提升,奠定了四季度至春节前生猪供应的宽松局面。
另一方面,涌益调研数据同样显示,从仔猪分娩情况来看,23年10月至24年2月期间,规模养殖场出栏量将同比增加15%以上,与前述能繁母猪推测的出栏变动方向一致,样本验证供给充足。
图 1:2014-2023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万头)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国家统计局
图 2:2020-2023年能繁母猪繁殖效率变化
数据来源:涌益咨询
再看体重,当前行业出栏均重及宰后均重均呈现缓增长趋势,供给压力预期存在,当前压栏略偏谨慎和迟缓。涌益咨询样本数据显示,截止最新一周,生猪出栏均重为122.79千克,环比微降0.22%,同比降幅4.88%,较2021年同期增长0.58%;当前出栏均重处于近5年次低水平,同样处于非瘟后偏低水平。钢联数据统计的样本宰后均重约88.92千克,环比持平,同比下降2.43%,较2021年同期下降1.17%;处于近5年最低水平。结合出栏均重和宰后均重来看,今年出栏二育分流情况较21年同期明显,出栏生猪并未全部流入屠宰渠道。在今年供给压力明牌格局下,预计均重保持在近5年的偏低水平为主,同比约有2%-4%的下降空间,但其前提是行业不进行集中压栏,则后续边际供应压力或能得到一定的缓解。
而当下东北、华北、两湖、两广等地陆续增加二次育肥力度,压栏累库循序渐进。今年标肥价差转负提前于往年1-3个月,当前的标肥价差已回到21-22年同期正常水平,市场对于四季度大肥价格更优的预期提升当下的二育积极性,但随着二育陆续增加,腌腊旺季标肥价差上行空间或较为有限。且随着活猪累库的进行,上述提到的可在单体体重上形成边际供应压力缓解作用亦在逐步衰弱。鉴于今年整体二育呈现出来的时间滞后,周期缩短,力度减弱的行为特征,预计二育对冬季旺季形成的供应压力滞后或呈小幅且短期为主。
冻品压力不算低,但轮库进行下,去库并不急迫。截止10月中旬,涌益咨询数据显示屠宰端冻品库容率约18.6%,边际缓慢下降,但同比高出4.82%,较2021年同期偏低1.63%,处于近5年居中水平,四季度至春节前,鲜品供应充足,冻肉去库较为困难,预计今年旺季期间冻品去化幅度有限。
图 3:2018-2023年生猪出栏均重
(千克)
数据来源:涌益咨询
图 4:2019-2023年宰后均重(千克)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图 5:近期二次育肥销量趋势
数据来源:涌益咨询
图 6:2021-2023年生猪标肥价差
(元/千克)
数据来源:涌益咨询
图 7:2019-2023年屠宰企业冻品库容率(%)
数据来源:涌益咨询
二、需求的矛,等待锐化
当前白条批发价结合屠宰量来看,双节过后,白条批发价格持续下跌,至10月中旬,前三等级白条批发价约20.03元/千克,较9月同期下跌4.89%,同比下跌41.71%。但整体价格水平仍明显优于全年多数时期(8-9月除外);历史来看,当前前三等级白条批发价处于近5年次低水平,仅高于恐慌踩踏出栏的2021年同期,供强需弱格局明确。而从屠宰量来看,涌益咨询数据显示,当前日度屠宰量水平回落至8月末9月初阶段水平,同比有34%左右的增幅,较2021年同期则回落24.45%左右。日均屠宰量来到近5年次高水平,仅低于2021年同期,也从侧面反映当前出栏进度滞后于2021年同期,仍存部分供给未释放的情况。
腌腊需求是四季度需求之矛的锐化器,腌腊开启时间在南北方存在差异,北方冬季气温下降比南方提前,以往北方深秋初冬时节(约11月),气温降到10度左右,就可以开始腌腊。而南方地区则多于小雪、冬至前(11月底至12月),开始大规模腌腊。其中四川、湖南、广东是南方腌腊的主要需求地。
2019-2022年的4年时间内,腌腊需求释放后,日度屠宰量较10月正常平均屠宰量上涨幅度分别为87.14%、47.67%、11.88%、40.34%;从商务部公布的月度定点屠宰量变化来看,前4年11-12月屠宰量均重较10月分别上涨20.52%、28.61%、-8.30%、27.78%。其中2021年出现腌腊需求负增长的原因是极低的生猪价格刺激腌腊需求提前至10月释放,故而11-12月屠宰量反而出现下滑。排除21年的极端情况,可见11-12月腌腊需求释放会带来相对10月20%以上的宰量增长。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年11-12月屠宰量或同比去年同期仍有21%左右的增幅空间。我们按照往年的月度供应占比分布推算,近10年,11-12月供应占比均值为全年的17.41%,11-次年1月供应占比均值为全年的29.25%。从该供应分布来推演,2023年11-12月生猪供应约为1161.2吨左右,同比增幅或达4.78%;较2021年同期或减少0.79%。参考21年历史猪价来看,生猪11-12月价格上或有反弹表现,均价反弹幅度预估在8%以内。
图 8:2019-2023年前三等级白条均价走势(元/千克)
数据来源:涌益咨询
图 9:2019-2023年样本屠宰企业日度屠宰量走势(头/日)
数据来源:涌益咨询
图 10:2019-2023年前三等级白条均价走势(元/千克)
数据来源:涌益咨询,公开资料整理
期货端表现来看,当前主力合约维持对现货1500元/吨左右的升水,定价略低于前述推演的11-12月的运行中枢。若今冬二次育肥维持短频快的特点,即滞后供应压力有限,加之冬季疫病高发和腌腊需求共振,生猪短期或有阶段性的反弹机会。但中长期来看,供给过剩仍压制着价格的整体上行,供给的边际增幅放缓或许能带来短期的磨底或者小幅反弹,但行业目前仍未看到反转的拐点。
综上所述,我们对生猪维持短多长空的操作思路,注意控制仓位。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