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应对国际油价波动
发布时间:2023-10-18 07:08阅读:73
最近全球石油价格又应声而起,截至上周五收盘,布伦特原油周内涨幅达7%以上,为今年2月以来最大周涨幅,WTI原油周内累计上涨近6%。
“国际油价走势复杂,不仅受地缘政治风险和供应中断影响,还受到全球经济状况、需求和供应平衡、国际油企的决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教授王科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表示,历史上,中东地区冲突通常会导致油价短期上升,然而,市场通常会逐渐适应并反映到供需关系的变化上。因此,未来油价走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冲突的规模、持续时间以及国际社会对冲突的应对方式的影响。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中东地区的地缘冲突显然对当前全球石油和天然气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新冲击,而且这种冲击由于形势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而变得比较难以预测。下一步,全球能源价格高企且进一步走强的可能性非常大。形势越紧张,对油价的压力就越大。这对产油国较有利,但对石油消费和进口国带来了新的更大压力。特别是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主要亚洲经济体,大量依赖进口。这对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会构成新的成本负担和压力。
最近,我国国内油价已迎来新一轮最大涨幅,我国作为石油主要消费国和进口国,需要怎样应对能源的波动?
张建平认为,中国应对油价成本上升的压力,首先是继续完善能源进口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和均衡发展,摆脱对中东原油、天然气的过度依赖,从而让我们有更大更多的讨价还价余地。其次是要努力做好节能减排,特别是在交通运输领域要继续加大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比重,也包括做好国家战略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备。
“在高油价的时候,最主动的策略,是加大新能源的开发、生产和利用比重。”张建平指出,从这个角度来讲,202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占比已超过了煤电的装机,这是历史第一次。未来,我们要不断加大新能源在整个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让可再生能源在中国整个消费当中逐渐发挥主导作用,降低对石油天然气的依赖。
王科则建议,一是能源供应要多元化,并建立应急储备,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推动能源供应多元化,包括加大对清洁能源如天然气、核能、风能和太阳能的投资。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以便在国际油价上涨时能够释放储备油,稳定国内市场供应,并抵御供应短缺的风险。
二是提高和改进能源利用效率。从个人、家庭到工业生产都要节约高效利用能源,以减少对石油的需求。政府可以推动实施能源节约型政策和技术创新。
三是完善石油价格政策,同时提供适应性预算和计划。政府可以通过控制油价涨幅,平稳油价上涨,以减轻成本的压力,同时避免价格激增对市民生活造成的负担。企业和政府可以制定适应性预算和计划,以应对石油价格的波动,包括采取灵活性的成本管理措施等来应对成本上升。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