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房贷利率10月底前调整完
发布时间:2023-9-21 22:34阅读:89
随着政策组合拳效应逐步显现,8月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多数指标边际改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月加快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比7月份分别加快了0.8和1.1个百分点●前8个月,制造业、基础设施等投资增速比总体水平分别高2.7、3.2个百分点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日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解读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和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透露了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最新进展。预计超过九成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可在第一时间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其他借款人的存量房贷利率也将在10月底前完成调整。
8月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
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出台后,我国8月份经济运行情况如何?目前看似企稳的状态可否持续?从全年来看,中国经济增长会呈现怎样的走势?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表示,随着政策组合拳效应逐步显现,8月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多数指标边际改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
国内需求持续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月加快2.1个百分点,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多地房地产市场随着“认房不认贷”等政策的落实出现了回暖迹象。
生产供给稳中有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比7月份分别加快了0.8和1.1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速明显加快,旅游出行、文化娱乐等服务业增长态势良好,特别是旅游出行,现在高铁票是一票难求。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前8个月,制造业、基础设施等投资增速比总体水平分别高2.7、3.2个百分点,特别是高技术产业投资比整体的水平高了8.1个百分点,在优化供给结构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高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绿色转型、数字经济等正在为产业升级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经济大省韧性凸显。8月份,广东以人民币计价外贸进出口增速提高到10.2%,达到了两位数,浙江前8个月新设经营主体增长12.5%,也是两位数,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实物量指标增长比较好,经济大省“勇挑大梁”,为推动经济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会预期有所改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持续回升,制造业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业务活动指数的预期指数都位于景气区间。可以说,8月份经济运行的新亮点新变化为下一步的经济持续回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积极有效推进
邹澜透露了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最新进展。他表示,该政策已在积极有效推进。
9月7日,四家国有大行发布公告,对于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的存量浮动利率首套房贷,明确将于9月25日,也就是政策实施首日,主动批量调整利率,整个过程不需要借款人操作。
对于“二套转首套”等其他情况,借款人可以从9月25日起向银行提出申请并提供证明材料,银行将对审核通过的业务进行批量调整。大部分符合要求的存量首套房贷利率将降至报价利率,2022年5月以后的将降至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直接下调至政策下限。中小银行也在陆续参照国有银行制定并发布实施细则。
“预计超过九成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可在第一时间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其他借款人的存量房贷利率也将在10月底前完成调整。”邹澜指出,存量房贷利率的降低可以节约居民利息负担,显著增强消费能力。本次政策调整利好是中长期的,可持续为近几年较高利率贷款买房的家庭减少支出,支持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有效促进消费增长。
邹澜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维护好市场竞争秩序,推动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工作平稳有序落地。
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稳中有升
邹澜表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非常重要,但并不是人民币汇率的全部,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能更全面地反映货币价值的变化。7月中旬以来,得益于国内经济稳步回升向好,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稳中有升,对非美元货币保持相对强势。
邹澜表示,汇率浮动主要是调节实体经济中的贸易和投资,贸易和投资是多边的,涉及多个国家、多种货币,因此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变动可以更全面地体现汇率对贸易投资以及国际收支的影响。9月15日,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8.51,较6月末上涨1.8%,其中人民币对欧元升值2.5%,对日元升值4.1%。
“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总体升值,在优先支持国内发展的同时,保持了对外币值稳定。”邹澜表示,7月中旬以来,受美元指数走强影响,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有所走贬。但得益于国内经济稳步回升向好,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稳中有升,对非美元货币保持了相对强势。
加大财政下沉力度
在卖地收入减少、刚性支出压力不减的背景下,地方财政面临较大压力。
财政部国库司司长李先忠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总体呈回升向好态势,但是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财政运行呈现紧平衡状态。为支持地方特别是基层财政平稳运行,中央财政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2023年,中央财政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10.06万亿元,全国人大批准预算后,财政部即抓紧下达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截至8月底,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9.55万亿元。
充分用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今年,中央财政将约4万亿元转移支付资金纳入直达机制管理。1-8月,已经下达直达资金3.83万亿元,除部分据实结算项目外已经全部下达,占2023年年直达资金总规模的95.1%。
加强全国财政运行监测。依托运行管理一体化系统,财政部建立了全国财政运行监测中心,对各地区财政运行状况实行“T+1”穿透式监测,对苗头性问题和风险隐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下一步,中央财政将继续做好相关工作,指导地方统筹中央转移支付和地方自有财力,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切实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
系统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表示,下一步将从三方面着手,促进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加强政策协同落实。加紧实施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
加快促进需求恢复扩大。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进供给端创新,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需求。引导企业因地制宜拓展国际市场,进一步挖掘出口潜力。
加紧增强发展动能。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系统推进5G、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一批增长新引擎,打造竞争新优势。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