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宏丰:净利同增超3倍 新材料细分龙头重回高增态势丨业绩有得秀
发布时间:2023-9-21 14:31阅读:107
作为国内最大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元件及组件的生产企业之一的温州宏丰,近日交出了净利大幅增长的2023上半年业绩答卷。
2023年8月16日,温州宏丰发布半年报称,公司于2023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9亿元,同比增长33.8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03.68万元,同比增长325.90%;总资产为25.8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98%,摆脱2022低迷大环境的影响,重回高增长态势。
未来,基于多业务板块下游需求恢复增长、公司自身竞争力加强以及新产品不断研发,温州宏丰业绩回升趋势具备较强的持续性。
新材料领域龙头型企业 构筑全方位优势
深耕合金材料领域二十余年的温州宏丰,已经构筑起完备的产品体系。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新材料技术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材料科技公司,自1997年成立开始,公司就在新型合金功能复合材料领域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公司已是国内最大的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元件及组件的生产企业之一,同时也是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起草和修订工作的主要参与企业之一,公司当前的技术工艺在国内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部分产品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公司在新型合金功能复合材料领域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产品包括电接触材料、金属基功能复合材料、硬质合金材料、高性能极薄锂电铜箔及半导体蚀刻引线框架材料五大产业板块,广泛应用于工业电器、家用电器、汽车电器、新能源电池、信息工程、医疗、航空航天、机械加工等领域。
图/公司官网
其中电接触材料应用在继电器、断路器、接触器、工业控制等产品中,是电器开关完成导通、分断电流功能的载体,其电接触性能是影响电气与电子工程可靠性的关键,是低压电器中的核心部件,被业界称之为低压电器的“心脏”。公司是行业内产品品种最齐全、产量最大的企业之一,产品覆盖范围广,同时也能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产品与服务,可以满足客户的一站式采购需求。
功能复合材料应用在新能源电路保护系统、新能源电池、汽车发动机、温度传感器等领域。硬质合金由于具有很高的硬度、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电子、航空、医疗等行业。
锂电铜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质地较软、制造技术较成熟、成本优势突出等特点,主要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领域,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等产业。引线框架作为集成电路芯片载体,借助于键合丝使芯片内部电路引出端(键合点)通过内引线实现与外引线的电气连接,是形成电气回路的关键结构件。
多领域建立起的独特竞争壁垒,使得温州宏丰收获一众国内外知名企业,取得显著的市场地位。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明显的优势,公司先后承担或参与开发了多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863计划项目、浙江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国内首台(套)产品、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浙江省重点技术创新专项项目等。
公司及子公司累计获得有效授权专利133项,其中发明专利98项(含国际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34项(含德国实用新型专利1项、澳大利亚创新专利1项、日本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作为主要起草单位主导或参与制定了13项国家标准、68项行业标准。
近几年,公司部分功能复合材料已经实现具备替代进口产品满足国内中高端市场需求的能力;同时,在高端精密硬质合金棒型材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已成功开发了部分高端硬质合金产品如带螺旋内冷孔棒材、枪钻等高附加值产品,其性能已达到国际较高水平,部分产品已获得国内外知名客户认可。
当前,公司产品的国内主要销售对象为正泰电器、德力西电气、银轮股份等,国际销售对象为施耐德、森萨塔、西门子等知名电器生产厂商。
基于此,温州宏丰能够在市场环境低迷的当下,快速迎回业绩增长态势。
归母净利增超3倍 业绩重回增势
三大核心主业发力,2023上半年温州宏丰营收规模大幅增长。
半年报数据显示,温州宏丰主营业务收入前三的颗粒及纤维增强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及元件、层状复合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及元件、一体化电接触组件,于2023上半年分别同比增长22.73%、2.93%、6.07%至3.09亿元、2.07亿元、4.13亿元,加上其他业务同比大幅增长357.92%至3.22亿元,共同推动营收总规模同比增长33.80%至13.9亿元。
图/公司公告
传导至利润端,部分核心主业毛利率提升、费用率优化叠加投资收益增加,使得公司净利同比增长超3倍。
公告数据显示,核心主营业务颗粒及纤维增强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及元件、一体化电接触组件毛利率分别同比增长0.49个百分点、1.28个百分点至9.88%、11.65%,同时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由去年同期的0.5%、3.46%降至0.48%、3.07%,使得温州宏丰研发费用同比大幅增长53.6%的基础上,期间费用率稳定在9.35%的水平。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