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门重磅发声:防范汇率超调风险,存量房贷利率10月底前完成调整
发布时间:2023-9-20 12:20阅读:306
9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例行吹风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及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物价、汇率、房贷、专项债等重点话题答记者问。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强调,目前内外部看空中国、唱衰中国的杂音不少,但这种论调过去从来没有实现过,现在和未来也注定不会实现。
物价低位运行引起重视
但中国经济不存在也不会出现通缩
随着政策组合拳效应逐步显现,8月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多数指标边际改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
对于各方较为关注的通货紧缩问题,丛亮称,今年以来物价仍然是在低位运行,需要引起重视,但是综合来看物价水平、需求恢复、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等这些因素一块判断,中国经济不存在所谓的通缩,后期也不会出现通缩。从8月份数据来看,居民消费继续恢复,供求关系持续改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涨幅略有扩大、同比由降转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也是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都出现了积极变化。
丛亮认为,价格指标属于经济运行的滞后指标,随着需求稳步恢复,市场信心逐步增强,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加上低基数效应逐步减弱,我国物价总水平有望继续回升并逐步回升到年均值水平附近。
从全年经济走势来看,丛亮进一步支持,中国经济发展仍具有良好支撑基础和许多有利条件。一方面有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和充足的政策储备工具,完全有信心有底气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另一方面,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加快落地见效,将有效推动国内需求持续扩大、生产供给稳定增长、新旧动能加快转化,带动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社会民生持续改善,经济运行有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坚决对单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外汇市场波动较大。谈及近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下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从汇率制度看,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非常重要,但并不是人民币汇率的全部,还应该综合全面看待,更加关注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变化。
目前,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包含24种篮子货币,对应国家或地区与我国贸易总额占比超过60%,其中,美元、欧元、日元权重比较大,分别是19.8%、18.2%和9.8%,9月15日,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8.51,较6月末上涨1.8%,其中人民币对欧元升值2.5,对日元升值4.1。7月中旬以来,得益于国内经济稳步回升向好,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是稳中有升的,受美元指数走强影响,对美元双边汇率有所走贬,对非美元货币保持了相对强势。
邹澜称,近期,国内稳经济、稳预期政策陆续出台落地,宏观经济运行出现更多积极的边际变化。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回稳向好,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具有坚实基础。同时,在应对多轮外部冲击的过程中,人民银行、外汇局也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具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储备,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有条件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外汇局将以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为目标,立足长远、发轫当前、综合施策、校正背离、稳定预期,坚决对单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提速
有效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撬动作用
今年前8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18万亿元,同比增长10%;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14万亿元,同比增长3.8%。
据财政部国库司司长李先忠介绍,前8个月的财政运行呈现三个特点:即财政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与经济恢复向好态势基本一致。财政支出进度合理加快,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提速,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比如,在专项债券发行方面,今年前8个月,已下达新增专项债券额度是3.7万亿元,各级财政部门持续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各地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等专项债券2.95万亿元,完成全年新增专项债券限额的77.5%,比序时进度快10.8个百分点。债券资金累计支持专项债券项目约2万个,主要用于市政建设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林水利等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建设领域,推动一大批惠民生、补短板、强弱项的项目实施,有效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虽然当前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但也有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致使财政运行呈现紧平衡状态。
“对此,中央财政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李先忠表示,一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2023年,中央财政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10.06万亿元,截至8月底,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9.55万亿元,具备条件的都已经下达完毕,为保障地方财政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财力保障。二是充分用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今年,中央财政将约4万亿元转移支付资金纳入直达机制管理。前8个月,已经下达直达资金3.83万亿元,除部分据实结算项目外已经全部下达,占2023年年直达资金总规模的95.1%。三是加强全国财政运行监测。下一步,中央财政将指导地方统筹中央转移支付和地方自有财力,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切实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
系统推进5G、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
作为宏观经济的“压舱石”,是稳增长的主战场,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表示,目前,工业平稳增长积极因素不断累积。企业产销衔接进一步畅通。
具体来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持续收窄,8月份降幅比上月进一步收窄1.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4%,已经连续两个月恢复至97%以上的水平。企业利润降幅也进一步收窄。前7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5.5%,但是降幅已经连续收窄。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下降,企业营收在出现好转,企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企业信心也在逐步增强。8月份,制造业PMI进一步回升。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1.9%和50.2%,均为5个月以来的高点。
陶青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注重实效,扎实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着力推进工业母机高质量发展,巩固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培育工业机器人产业生态,将加紧增强发展动能。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系统推进5G、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一批增长新引擎,打造竞争新优势。
存量房贷利率将在10月底前完成调整
为更好适应房地产市场新形势,8月31日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明确允许商业银行自9月25日起降低符合条件的存量首套住房房贷利率,可以选择由商业银行新发放住房贷款置换,也可以协商变更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
据邹澜介绍,9月7日,四家国有大行发布公告,对于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的存量浮动利率首套房贷,明确将于9月25日,也就是政策实施首日,主动批量调整利率,整个过程不需要借款人操作。对于“二套转首套”等其他情况,借款人可以从9月25日起向银行提出申请并提供证明材料,银行将对审核通过的业务进行批量调整。大部分符合要求的存量首套房贷利率将降至报价利率,2022年5月以后的将降至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直接下调至政策下限。中小银行也在陆续参照国有银行制定并发布实施细则。预计超过九成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可在第一时间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其他借款人的存量房贷利率也将在10月底前完成调整。
“存量房贷利率的降低可以节约居民利息负担,显著增强消费能力。本次政策调整利好是中长期的,可持续为近几年较高利率贷款买房的家庭减少支出,支持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有效促进消费增长。”邹澜称,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维护好市场竞争秩序,推动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工作平稳有序落地。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