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国际史多元探索的先行者
发布时间:2023-8-2 01:21阅读:69
“历史研究会告诉你一种看待国际关系的多元视角。”在今年5月的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举办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陈弢博士再次受邀阐述了他在冷战国际史方面的研究,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热议。
今年40岁的陈弢博士是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的学术骨干,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的获得者,更是国际知名的冷战国际史研究学者。他于2018年、2019年接连被选为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冷战史项目访问学人和德国波茨坦当代史研究所莱布尼茨学者,2023年当选波恩大学高级安全战略与融合研究中心(CASSIS)年度访问学人。他在“冷战国际史”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多次在国内外重点学术期刊发表重量级论文,还受邀担任了Palgrave Macmillan Press和Bloomsbury Publishing等国际出版社的专家评审,频频在国际大型学术会议上亮相,公开发表学术论述,见解独到、剖析深刻,在冷战国际史研究领域形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
幼时兴趣伊始,奠定研究基石
能够在学界取得如此高的学术成就,陈弢靠的绝非一日之功。他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高级工程师,在工作之余买了专业教材想自学德语,为年幼的陈弢打开了一扇通过语言触摸德国历史的大门,他自此就迷上了德国历史。“历史的发展是偶然还是必然?”“秩序的破坏与重建又有着怎样的联系?”这些萦绕心头的问题,成了陈弢捧起一本又一本历史书的动力。在整个中学时代,陈弢都热衷于淘书,无论是市场上售卖的,还是亲戚朋友家珍藏的,只要是关于德国历史的,都被他读了个遍。从小打下的坚实基础,成为了陈弢读研深造的基石。
“在我研究生快毕业时,学术界对1945年之后历史研究开始火起来了。”1945年是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始于1945年的德国分裂与1990年德国统一等问题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主题……过去国内学术界对这个方向的研究并不多,也缺乏必要的原始档案材料来支撑理论研究。随着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研究的态度越来越开放包容,加上一些国宝级的档案逐步向研究者开放,陈弢意识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有了可以实现的路径,而这段历史研究的重大意义,将会对未来的国际关系和局势产生重大影响。于是,他打定主意走向了冷战国际史的研究道路。
研究硕果累累,填补学术空白
2012年,陈弢前往德国深造,这让他以更加国际化的视野,去看待冷战国际史,挖掘出新的研究方向,探索新的研究意义。
在德国深造期间,陈弢接触到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对冷战国际史、中德关系、德国外交、中国对外政策等相关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多年来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刊登在《冷战史》、《欧洲历史评论》、《当代史杂志》、《冷战国际史研究》等国内外重点学术期刊上,在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2018年,陈弢被选为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冷战史项目访问学人,得到了赴美从事研究的机会,特别是对冷战时期美国外交史的研究。身处国际学术舞台中央,陈弢时常能敏锐地捕捉到世界学术动态的风向标,他把自己的研究和思考融入其中,撰写发表了学术专著《罗斯福政府经济外交研究:以RTA法案为中心的考察(1933-1938)》,以互惠贸易协定法案(RTA法案)为中心,探讨了1933-1938年间美国罗斯福政府经济外交政策。RTA法案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立法之一,它使美国真正迈向了全球经济体系。陈弢不仅结合国际体系视角和国际政治博弈视角来考察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外交政策,更是深入剖析其形成原因、影响和具体发展过程,对历史学、国际关系学和国别研究等专业的学生及社会读者都有很大启发,也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高度关注。
2019年,陈弢又从全球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被选为德国波茨坦当代史研究所Leibniz Fellow,获得这所全球顶级学术机构的资助,进行研究项目合作。这让陈弢有幸获得了接触第一手历史资料的宝贵机会,也让他进一步加深了冷战国际史的研究。他的另一本著作——《德国的亚洲政策研究(2013-2019年)》,就客观考察了德国对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的政策,从而形成了更加科学的系统性论述,打开了亚洲审视德亚关系的新视角,他由此填补了该学术领域的空白。
登上国际舞台,推动跨国研究
在国际学术界,国际研究学者非常缺乏对中国对外政治和经贸政策研究的一手材料,难以进行深入分析。而陈弢的过往研究揭示了中国对欧洲公共外贸的缘起、特征和主要模式,揭示了德国汽车工业在华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创建过程、主要特征和问题,对中外经济和贸易交流有非常积极的双向推动作用。
基于陈弢在冷战国际史领域的广泛影响力,他多次受邀参与和主持国际、国内论著出版的审稿评审,也多次参与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的评审。同时,他多次发起、组织了相关议题的国际研究团队,展开国际联合研究,包括在著名的美国企业史学会(BHC)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史”的讨论,有关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问题及全球供应链调整背景下中德中欧经贸关系的研究等等,在各个细分领域不断深耕,共同推进国际研究领域的发展。
未来,他会继续解构冷战国际史的多边关系,不断探究冷战国际史研究对当前及未来国际经济发展、贸易合作及国际关系发展的深远意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孔小芳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