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值实时估算功能下线!对基民是好事吗?
发布时间:2023-7-28 19:11阅读:5526
最近,事关上亿基民的“大事”引起了热议,那就是各个基金销售平台基本都下线了基金净值的“实时估值”功能。
不少小伙伴觉得不习惯,甚至抱怨。那么基金估值是怎么来的。
对于基金估值,大部分人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基金估值是基金公司发布的,其实并不是。在这里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基金估值≠基金净值,并不是客户申赎的真正价格。
“盘中实时估值”一般是机构按照公开披露的基金持仓再结合当天行情,根据一定算法粗略估算而来。
这个持仓数据来自于基金的最新季报、年报等,也就是截止到上一季度末、上年末的数据。
但基金运作是在变化的。可能基金经理已调仓,可能没有将基金所有的资产考虑进去(比如基金季报只披露前十大重仓),而且基金每日的申购赎回量也会影响净值波动,这些都属于非公开信息。信息的依据不够齐全,自然没办法强求最终得出来的数据精确无误了。
所以,基金的实时估值存在滞后和不准确等问题,且容易助长追涨杀跌。
比如天天基金上就已经有提示了这个数据可能不准,仅供参考了:
净值估算数据按照基金历史披露持仓和指数走势估算,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实际以基金公司披露净值为准。
那为何一定要下线实时估值呢?
因为实时估值是出现在正规的App上,因此很多人都非常依赖它,不少基民只关注估值,忽略了“仅供参考”的提醒,就以为这个基金估值就是客观真实有效的。
因此,下线主要还是为了避免不准确的估值数据,误导投资者的投资,由此带来的争议与投诉。
实际上,基金净值估算也引发过不少的争议:
有的“过于准确”,涉嫌违规
部分基金平台宣传的“估值更准确”,可能涉及合规问题,直销平台净值预估准确可能是因为他们使用了自家基金经理实时持仓数据,涉及违规披露,这也是基金公司火速下线这一功能的原因之一。
估算与实时净值差异较大
“净值估算”与“实际净值”差异较大,增加了投诉基金公司的概率。同时有部分投资人因基金净值“实时估算”容易加大情绪波动,产生追涨杀跌的不理性交易。
下线基金实时估值可能基民一时接受不了,但其实反而可能是件好事。
一些基民因为经常看到基金价格波动,导致情绪不稳,影响了他们的投资决策。
一些基民之所以追涨杀跌就是因为天天能够看到基金价格的波动,所以非常难受,情绪叠满了就很影响投资决策本该加仓的位置他却害怕继续跌下去还减仓了,本该减仓的位置他又不懂止盈加投了一笔......
大家都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只花10元试水的基金因为买得太少而被忽略掉了,但最后发现几年后它反而是所有基金中涨幅最好的。
所以,总的来说,“实时估值”功能的下线并不是一件坏事。
这个举措也是希望大家能够减少对一时涨跌幅的关注,更聚焦基金投资的本质——能够通过长期持有分享基金所投资的行业和标的发展红利。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打算在2025年做基金定投,哪些债券基金值得选?
2025-04-17 16:58
-
如何查看支付宝上最新的债券基金收益排行?
2025-04-17 16:58
-
支付宝里怎么查七日年化收益最高的债基?
2025-04-17 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