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预期发生了什么变化,几家欢乐几家愁
发布时间:2023-7-10 09:39阅读:66
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此后,提振市场信心一直是政策的关键词。从上半年权益及商品市场成交、持仓及价格表现看,投资者及市场主体对国内需求不足、海外需求回落的预期较为悲观。市场是过度悲观抑或理性谨慎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官方调查结果显示的市场预期在二季度发生的边际变化。
一、官方景气调查有哪些
景气分析是主要分析短时间内(一般指一年内,或几个月内)经济运行的态势,包括当前的状态和未来的趋势。景气分析有多种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数理模型和客观统计数据的宏观经济景气监测方法,以及基于对企业、消费者等开展景气调查,了解其对经济的定性判断,并由此形成定量的情绪指数,如企业景气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等。通过这些指数的变化来判断经济的周期运行状态。
针对未来的景气调查,代表性及参考意义较高的主要为央行调查统计司每季度开展的企业家、银行家、城镇储户问卷调查,以及统计局统筹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中的预期分项。
企业家问卷调查是中国人民银行1992年起建立的一项季度调查。调查对象为全国范围内(除西藏外)的5000多户工业企业。银行家问卷调查是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建立的一项季度调查。调查采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境内地市级以上的各类银行机构采取全面调查,对农村信用合作社采用分层PPS抽样调查,全国共调查各类银行机构3200家左右。调查对象为全国各类银行机构(含外资商业银行机构)的总部负责人,及其一级分支机构、二级分支机构的行长或主管信贷业务的副行长。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是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起建立的一项季度调查制度。每季在全国50个(大、中、小)调查城市、400个银行网点各随机抽取50名储户,全国共20000名储户作为调查对象。这些调查报告中的指数都采用扩散至书法,一般赋予“好/增长”选项权重为1,赋予“一般/不变”选项权重为0.5,赋予“差/下降”选项权重为0,指数在50%以上,反映该项指标处于向好或扩张状态;低于50%,反映该项指标处于变差或收缩状态。
二、二季度央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何
宏观经济预期指数是央行银行家问卷调研中对下季度的宏观展望,2023年Q2该指数由前值50.9%回落至44.7%,重回环比转差区间。
一季度信贷供需两旺,贷款需求指数大幅抬升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维持高位同步出现、。而二季度,贷款需求指数全面明显回落,这与我们对5月信贷数据点评所指出的信贷转向供需双弱观点所一致。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房地产业贷款需求再次回落至收缩区间。
企业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资金周转及销售回款情况二季度较一季度有所回落但仍持续处于向好区间。需求端无论是国内订单指数抑或出口订单指数均出现二季度较一季度环比回升的情况。经营效益端经营景气指数及盈利指数均环比回升,且盈利指数踏上向好区间。这与PMI以及PMI分项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在二季度持续位于荣枯线以下的指向有所矛盾。我们认为这更多是样本问题,企业家问卷调查所覆盖的5000多户工业企业可能更多为中大型企业。我们可以看到PMI大型企业分项在二季度明显优于中型企业及小型企业,并且在5、6两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
城镇储户调查显示,当期储户就业及收入感受指数环比回落,收入感受指数回落至转差区间,就业感受在变差区间继续下探。而对未来的收入信心指数及就业预期指数回落态势更为明显,两者均从向好区间回落至转差区间。
房价预期方面,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储户对房价预期主要为基本不变。二季度认为未来房价基本不变和看不准的占比基本持平,而认为上涨的占比环比回落,认为下降的占比环比提升,说明房价预期转弱,房地产销售端筑底仍需时日。
三、市场预期变化综述
上述市场预期观测指标为调查数据,由于样本范围及统计偏误,有可能出现与其他高频数据或观察感受不一致的地方。但作为官方数据,其对经济运行周期的代表性及参考意义仍大。综上所述,二季度市场预期在各个维度较一季度整体有所回落,但我们更应关注其中反映的结构性特征。一是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银行家预期好于企业家好于消费者。二是工业企业经营情况可能在分化,大型企业经营环境改善而中小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三是房地产市场预期仍较疲软,二季度储户对未来房价的预期走势转弱,银行家对房地产业贷款需求的预期亦在转弱。
国务院总理李强6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措施,预示着稳增长方向明确,而一揽子政策的内容和节奏仍有待确认。我们认为基于“提振市场信心”的一系列产业政策将陆续出台。7月政治局会议大概率成为政策明确信号枪,在此之前政策博弈占据市场主线。
免责声明: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所述品种的操作依据,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聚焦:中信证券保荐的水利工程领域科创板“潜力股”
2025-07-28 13:11
-
@你,炒港美股交税了吗?
2025-07-28 13:11
-
豪门百亿财产争夺战背后,信托到底是个啥?
2025-07-28 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