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磅发声!事关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2023年信贷投放……
发布时间:2023-4-21 12:05阅读:404
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举行2023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并就近期中小银行存款利率调整、2023年信贷投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进有退”等热点问题予以回应。
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4.42%
“今年一季度,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明显增强。”针对今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予以介绍。
阮健弘表示,从结构看,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3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2%,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29.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领域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2%,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3.4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2%,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13.4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14.2个百分点。普惠小微的授信户数为5765万户,同比增长14.4%。
从利率看,阮健弘表示,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贷款市场利率改革效能持续释放,3月份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6%,比上年同期低29个基点;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4.42%,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低11和41个基点。
“下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稳固对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支持力度,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长基本匹配,巩固拓展经济向好的势头,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预计2023年信贷投放以及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将保持平稳。”阮健弘说。
近期部分银行存款利率下调是正常现象
近期,部分地方法人银行发布下调存款利率的公告,引发业内关注。
“这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的正常现象。”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发布会上表示,在市场利率整体已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根据市场供求变化,综合考虑自身经营情况,灵活调整存款利率,不同银行调整的幅度、节奏和时机自然会有所差异。
邹澜解释,去年4月份,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引导各银行参考市场利率变化情况,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去年9月份,主要银行又根据当时的市场变化,进一步主动下调了存款利率,其他银行也陆续跟进调整。
“当时,大部分银行已主动下调过存款利率,近期主要是上次没有调整的中小银行补充下调,也有一些银行是在春节前后存款利率上调后的回调。”邹澜说。
邹澜表示,近年来市场利率整体下行,比如,近期6个月期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和去年4月份相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去年以来存款增长较为明显,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在新的机制下,就带动了存款利率下降。
今年3月份,新发生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是2.28%,与去年4月份相比下降了0.16个百分点。邹澜认为,这一降幅明显小于理财产品收益率。其中,3年期、5年期的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在3.1%和3.5%左右,这一水平仍然高于流动性更好的同期限国债收益率近0.6个和0.8个百分点。
“从这些情况看,企业居民投资在定期存款、理财产品和债券这些金融工具之间的分布我们预计不会出现大的变化。”邹澜说。
谈及中小银行对标大型银行调整存款利率的影响,邹澜表示,通过自律机制协调,由大型银行根据市场条件变化率先调整存款利率,中小银行根据自身情况跟进和补充调整,保持与大型银行的存款利率差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障银行负债稳定性,保持合理息差,实现持续稳健经营,增强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可持续性。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退出是平稳有序的
邹澜在发布会上透露,截至3月末,人民银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一共17项,余额大约6.8万亿元,有效引导了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促进金融资源向重大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早前,人民银行方面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有进有退”。对此,邹澜解释称,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情况。
一是经济运行中突出的结构矛盾。比如,小微企业往往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缓解其融资压力,人民银行创设了多项帮扶小微企业的结构性工具,既有再贷款、再贴现等长期性工具,也有在疫情期间创设的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阶段性工具。
二是商业银行快速提升特定领域金融服务的意愿和能力。比如,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为降低由外部性产生的溢价,人民银行创设了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等。
“考虑到上述情况会随着经济金融形势变化而变化,因此多数结构性工具是阶段性工具,设立时都有明确的实施期限。在实施期结束时,如果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或者商业银行服务意愿和能力已有效提升,结构性工具完成了政策目标,就会按期及时退出。”邹澜说。
但同时,邹澜提醒,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的是牵引带动作用,激励商业银行迅速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引导其加大对特定领域的信贷投放。后续可持续的商业银行贷款才是金融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关键所在,通常还有其他宏观信贷指导政策会继续巩固成效。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退出是平稳有序的。工具退出指的是人民银行不再新发放资金,但已经发放的存量资金可以继续使用,最长使用期限可以达到3-5年,工具的机制设计本身就是缓退坡的。”邹澜说。
谈及今年计划,邹澜表示,人民银行将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再贷款、再贴现等长期性工具的稳定性,同时实施好多项仍在实施期的阶段性工具,为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持续的支持。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债券基金收益排行榜,谁是最强“蛋王”?
2025-03-17 16:35
-
315 黑天鹅突袭!这些股票开盘跌停,你的持仓中招了吗?
2025-03-17 16:35
-
华为海思概念股逆势涨停!这把科技火苗,散户该不该追?
2025-03-17 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