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主线条决定商品市场内强外弱
发布时间:2023-4-20 23:42阅读:86
日前,在新湖期货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大宗商品产业论坛”上,与会嘉宾就宏观经济形势展开了热烈讨论,尤其是对疫后国内经济复苏对大宗商品的影响展开了深入探讨。
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处于疫后修复阶段,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都很难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就经济增速而言,IMF的最新预测显示,2022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为2.7%,2023年为1.2%,2024年为1.4%,较疫情前约2%的增速均值明显回落。其中,新兴经济体2022年经济增速为3.9%,2023年为4.0%,2024年为4.2%,较疫情前约5%的增速均值有所回落。
从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来看,张瑜认为,各国之间的冲突和地缘矛盾引发了一系列深度关联的全球风险。全球经济发展在地缘问题、贸易保护主义、气候变化等因素下面临诸多挑战。“和平和发展的大环境面临挑战,目前处于旧秩序逐渐瓦解、新秩序尚未形成阶段。这种全球秩序的重构过程可能很曲折。”她说。
敦和资管首席经济学家徐小庆表示,我国到2035年经济总量翻一番的目标隐含GDP复合增速4.7%,若疫后4年复合增速满足这一要求,则对应的今年GDP实际增速为5.6%。他进一步解释道,疫后社融拉动GDP增长的效率下降,M1-M2增速差衡量的货币活性领先名义GDP增速,而地产销售改善将推动M1-M2增速差回升,票据融资增速回落也预示M1-M2增速差逐步回升。他还表示,去年下半年以来,信用扩张主要依靠企业部门,贷款利率已降至企业ROA附近,企业可能重新进入加杠杆周期,票据融资增速下行意味着企业存款的活化。
地产方面,徐小庆表示,1—2月住宅销售数据为历史同期第三高,后10个月只需达到2013—2015年水平即可实现全年正增长。
“地产行业已经走出低迷。地产行业去金融化、地产企业杠杆率降低、预售变成库存销售,是地产行业未来较大的变化。同时,地产对信用扩张的影响也将发生变化,这对于社会货币信用创造方式产生较大影响。”新湖期货副总经理、董秘、研究所所长李强说。
徐小庆同样认为,现阶段,居民预防性储蓄意愿开始回落,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大幅反弹,地产销售增速有望逐步回暖,剔除还款因素的居民中长期贷款投放量正在缓慢上行,低房贷利率与低理财收益使得一、二线房产从投资角度更具吸引力,新房价格的环比转正预示着地产销售出现拐点。
大宗商品方面,李强认为,今年复苏是主线条,这决定了商品市场内强外弱,但由于国内产能仍在释放,利润修复将相对缓慢。当前,疫后复苏、地产系统性风险降低、美元转势三因素共振,这三个因素的任何一个以往都会引发一波周期行情。目前全球经济从增量共享转变为存量博弈,共振效果降低,但利多商品的逻辑依旧强烈。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不同步,对应的资产走向出现差异。李强表示,中美经济差异对应着商品强弱差异。钢材虽然是国内定价为主,但国内出口依赖度较大,且矿端受制于海外。因此,将铜价、钢厂利润看作国内定价,将原油看作国际定价,国内定价的铜、钢材的表现预计好于国际定价品种。
事实上,全球地缘政治的不稳定导致信用货币成色不足。在李强看来,交易媒介开始多元化,美元的储存职能也开始弱化,海外股票、海外房产、海外国债都有了风险属性。去美元化成了不少国家实际操作的现实,黄金仍是需要关注的品种。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期货同花顺商品市场的新手是如何入门?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0 09:49
-
一文搞懂【量子科技】产业链(附上中下游上市公司名单)
2025-11-10 09:49
-
小白必看:红利指数、红利指数基金、红利类ETF分别是什么?
2025-11-10 09:49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