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来了!4.5%,超预期!国家统计局:没有通缩,不会通缩
发布时间:2023-4-19 07:28阅读:371
今年一季度,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国内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生产需求企稳回升,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市场预期明显改善,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国家统计局4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849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2%。
具体从生产来看,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畜牧业平稳增长。一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2456万吨,同比增长2.5%,其中猪肉产量增长1.9%。一季度末,生猪存栏43094万头,同比增长2.0%;一季度,生猪出栏19899万头,增长1.7%。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比上年四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3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9.2%,比1-2月份加快3.7个百分点。
从需求看,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22亿元,同比增长5.8%,上年四季度为下降2.7%;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同比增长5.1%,与上年全年持平。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当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情况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经济增长企稳回升。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增速比上年四季度高1.6个百分点,环比增长2.2%,比之前的速度在加快;二是国内需求逐步扩大。市场销售由降转增,服务零售额一季度保持了两位数增长,投资平稳增长;三是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比上年四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保持在温和上涨水平;四是高水平开放扎实推进。一季度,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8%,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进出口的总额同比增长16.8%,保持较快增长。五是转型升级态势持续,新动能继续壮大。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六是市场活力逐步增强。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51.9%,连续三个月位于景气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8.2%,为近年来较高水平;小微企业经营改善。
“在国际环境复杂严峻的条件下,取得这样的成绩不容易。还要看到,当前国际环境比较复杂,世界经济增长趋缓态势明显,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国内经济恢复向好,但需求不足的制约依然明显,一些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回升基础还需要巩固。”付凌晖表示,下阶段,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着力释放内需潜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推动经济持续整体好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会上,付凌晖还就近期市场热议的中国经济是否会陷入通缩进行了回应。他表示,总的来看,当前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从下阶段来看,物价会稳步恢复,价格带动会逐步增强。从价格表现来看,由于去年基数较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较高,再加上国内受疫情影响供给偏紧,导致去年二季度CPI涨幅都比较高,这样影响今年二季度CPI涨幅可能保持低位,但这不说明通货紧缩。随着下半年影响因素逐步消除,价格会回到一个合理水平。
“在一季度金融数据持续放量后,中国经济数据也呈现稳健复苏势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高于市场预期,较前值2.9%大幅走高;环比增速高达2.2%,也反映了经济快速复苏态势。”恒泰期货首席经济学家魏刚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反映经济增长的六项主要指标中工业生产、服务业生产、出口、消费、商品房销售同比增速全部较上月加快,特别是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速最快,但投资增速有所回落。总体看,经济增长指标呈现整体走强、内需复苏、供需双强之势。隐忧在于投资动能有所趋缓,房地产施工端偏弱,供给端的好转仍需时间传导。
建信期货宏观金融研究团队研究员黄雯昕分析表示,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较去年末加快1.6%,按此计算出来的当季环比增速为14.8%,为2019年以来同期最高增速(剔除因基期轮换而无法直接计算的2021年),一季度国内经济实现高速修复。若按照前两年一季度GDP平均占全年比重推算,今年全年有望实现5.5%的增长。
“从生产端看,三大产业与去年四季度相比,第一、二、三产业当季同比增速变动分别为放缓0.3%、放缓0.1%、加快3.1%,可见防疫政策优化后,接触性场景放开带来第三产业大幅反弹修复,推动一季度GDP大超预期;从需求端看三驾马车,内需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截至今年3月,出口、社零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实现累计同比增长0.5%、5.8%、5.1%,较去年末分别变动-6.5%、6%、0%,国内消费需求回暖对外需走弱起到了较好对冲,一季度呈现内需接力外需的格局。”黄雯昕说。
国投安信期货宏观分析师靳顺柔子也表示,整体来看,随着疫情优化措施的出台,各项稳增长政策举措靠前发力,对于国内经济来说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但相比于1、2 月经济修复的高斜率,3月国内供需两端修复有所放缓。
从日前发布的金融和物价数据来看,靳顺柔子认为,信用数据超出市场预期,但资金进入实体的情况仍然偏弱、价格仍然低迷,因此当前经济数据释放出在总量货币政策仍偏积极的背景下,经济修复向实体的传导速度偏慢以及需求修复仍然不够充分的问题,后期建议继续关注向实体经济传导的速度以及政策呵护的持续性。
“目前需要考虑疫情缺口回补后能否有进一步增长的动力,后期经济发展隐忧或在于出口压力、消费有待进一步释放、政策端支撑的基建和制造业可能存在高位回落风险以及地产端受监管制约仍是偏弱修复,政策端或仍有发力空间。”黄雯昕说。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