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一季度低位震荡二季度难觅反弹良机
发布时间:2023-4-11 17:22阅读:119
导语
受制于全球经济放缓,国外订单削减较多,叠加国内需求放量有限,PP新增产能仍在投放,产量持续增多,PP价格虽有阶段性上涨但并未形成上行趋势,总体价格低位运行。PP市场受益于成本支撑以及厂家的主动降负库存可控,价格下行速率缓慢。二季度PP供需继续宽松的预期较强,市场恐难逃下行趋势,但成本仍将继续支撑市场,下降幅度有限。
需求反弹不及预期,PP市场运行难逃弱势
2023年一季度PP市场呈现倒“N”型走势,运行区间基本处于中等偏下。一季度,PP最高价8025元/吨出现在1月底,最低价7550出现在1月上旬末,价格最大波动幅度475元/吨,远小于去年同期1450元/吨;其中7550元/吨的价格为2020年5月以来的新低。均价来看,一季度华东地区PP拉丝均价在7752.79元/吨,环比跌1.81%,同比跌10.28%,共聚主流市场均价在7911.56元/吨,环比跌2.07%,同比跌9.43%。
PP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的主要原因在于供需的逐渐失衡:PP扩能未止,产量持续增量;但需求复苏略显缓慢——传统下游塑编、BOPP等装置利用率不高且加工利润微薄,PP改性、纤维需求等遭遇瓶颈,而PP下游制品出口单的削减更加剧了需求低迷的局面。同时受益于PP出口窗口的打开以及原料成本的支撑,市场亦有底部支撑,价格并未出现无序下跌。
分阶段来看,1月上旬,受下游需求疲软及PP期货震荡下行拖累,市场报盘接连下调。中旬至1月底,需求端强预期叠加PP期货8连涨,带动现货市场看涨情绪蔓延,PP市场演绎了一波上涨行情。而2-3月,需求端强预期遭遇弱现实,同时供应端多套PP新装置投放,供需面表现偏弱对价格形成压制,PP市场承压震荡下行,同期成本端支撑尚可限制向下空间,价格跌势相对偏缓。总体来看,一季度PP市场主要围绕供需主导、成本为辅的逻辑展开,价格波动幅度相对有限。
整体来看,影响一季度PP市场走势的主要原因在于——1、基本面及成本变动主导行情变动大势并决定市场价格波动幅度;2、宏观经济决定商品市场运行基调;3、业者心态则影响市场交投热度。具体驱动情况分析如下:
需求弱于往年同期 抑制市场交易氛围并抑制价格
一季度实际需求弱于预期,始终抑制市场交易氛围,成为拖累价格下行的主要驱动因素。根据卓创资讯监测,虽然终端消费及生产恢复正常,但反馈到需求上整体动能不足。从调研数据来看,虽然春节后下游工厂新订单持续改善,但节奏较缓,反馈到开工负荷上亦是明显弱于往年同期。数据监测来看,节后下游工厂陆续在2月10-15日恢复开车,2月底多数下游企业开工已恢复正常,但进入3月份以后,开工继续提升有限,且3月下旬部分领域出现开工小幅下滑情况,主要原因在于订单不足。且因新增订单不足,多数下游领域半成品、成品库存逐步累积,企业信心偏差。因此,原料采购方面,下游入市刚需采购,缩短采购周期已经成为常态,对市场的带动力度逐步减弱。
出口窗口开启 套利空间有限难以放量
一季度来看,海外装置检修以及短期订单较好造成的阶段性的供少于求以及国内弱需求现实是造成国内价格重回全球洼地以及出口窗口打开的根本原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出口数据,1月PP出口量在4.824万吨,环比下跌7.31%,同比跌10.9%。2月PP出口量在10.121万吨,环比上涨109.81%,同比涨42.38%。从3月来看,由于海运运费的上涨以及海外供应的逐步恢复,中国FOB价格优势减弱,预计出口量不及去年同期。虽2023年国内PP价格处于全球洼地,PP各生产厂家也锚定客户有一部分的出口量。但无奈海外经济复苏更是缓慢需求衰退,因此PP实际出口并未放量,因此也无法给予国内PP产量转移提供足够多的支撑。
海外PP市场阶段性需求好转 宏观环境压力难以支撑长期行情
1月中上旬,由于东南亚、印度等地需求回升推高了当地价格,而中东由于检修供应紧张对以上地区报价偏高,我国主要出口地区逐步转向供弱需强的趋势,同时国内下游陆续进入假期,工厂备货接近尾声,在成交难有持续放量的情况下,PP国内人民币价格走弱,而人民币对美金汇率持续走强使得国内出口价格具有一定优势,此时出口窗口打开,成交有所好转。春节后短期依旧延续行情至2月下旬,由于东南亚及印度市场走弱,对其出口及转口成交受阻,仅南美及非洲的询盘依然积极。此阶段出口窗口虽然开启,但套利空间较小,操作利润有限,出口行情降温。进入3月行情随着需求走弱以及海运运费上涨难有好转,而印度政府也在为提高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做准备,因此流向东南亚、印度的资源有限。而国内终端开工率在1季度也维持在中等水平,较往年偏弱,其需求预期迟迟未能兑现,企业新订单亦不乐观,成品库存去库较缓。对于成品制品的出口以及整体节奏依然施加了压力。
表1 国际聚丙烯装置检修统计
单位:万吨
新增产能投放VS装置检修 供应端增长为主
表2 2023年一季度国内聚丙烯投产装置汇总
单位:万吨/年
2023年一季度国内PP行业延续快速扩张模式不变,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国内PP新增产能在185万吨,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4.06%,截至目前,国内PP总产能达3493万吨/年。从投产时间来看,2月份国内出现一波相对集中的产能落地,但月内临时检修装置较多,加之新投产装置尚未稳定运行,所以场内压力尚可。行至3月,伴随前期临时停车装置部分重启,叠加投产装置逐步开始稳定生产,产品流入市场前端,现货市场供应压力随着新增产能陆续释放而增加,总体看,一季度PP市场供应端压力相比去年有所增加,但因部分计划投产装落地出现推迟,在心态方面存在一定缓和空间。从原料来源看,油制PP依旧为一季度产能扩增主力;就产能投放区域来看,新增产能多集中在华北、华南地区,后续华南也是产能投放的主要集中地区。
2023年一季度国内PP产量随着新增装置落地亦呈现增长态势。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2023年1-3月PP累计产量在774.3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3.38%。总体来看,尽管一季度停车检修及降负荷运行的装置较为集中,达到了201.5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90.68%,前三个月国内PP月度开工负荷率也处于偏低、或打破过去五年历史低点,但新增产能的陆续释放成为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分月来看,除2月份检修及降负荷装置较为集中,产量同比去年同期下降4.90%,1月和3月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且三月涨幅较为明显,这也与新增产能的释放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国内PP装置的检修,一方面是由于例行的检修,另一方面则是利润亏损下的主动调低负荷,以避免产量增长太快,而检修的存在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市场价格的下行。
进口窗口关闭+国产化进程推进1季度进口量逐步减少
1季度PP市场在海外呈现涨后回落的走势,春节后由于需求面迟迟未兑现市场预期使得市场买气低迷,业者心态逐渐偏空,对于价格的支撑也随之松动。随着价格下跌我国价格水平也回落至全球价格洼地,叠加国内新装置投产对供应端产生冲击,对市场价格施加下行压力,同样对进口行情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2023年1季度PP进口美金市场大体呈涨后回落的走势,价格重心下移。截至2023年3月底,海外生产企业均聚货源报盘在920-940美元/吨,共聚货源报盘在930-980元/吨。
结合到本季度具体行情中,1月美金市场在成本端以及期货盘面支撑下行情上涨,但恰逢国内春节假期市场交投清淡。节后归来,行情依旧承接之前期货“8连涨”带来的提振,同时海外整体供需关系有所收紧支撑价格,2月美金市场涨后整理,中上旬随着期货向好提振市场心态以及成本端支撑,价格维持高位,下旬成本支撑有所松动且需求恢复有限,价格回调整理,整体价格仍维持在高位水平。3月份美金震荡下行,价格重心走低,海外生产企业考虑成本以及行情因素报盘价格逐渐回落。整体来看,目前季初涨幅已基本消耗,价格区间震荡运行。
2023年1季度中国PP累计进口量或高于往年同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进口数据,1月PP进口量在39.060万吨,环比下跌10.61%,同比增加4.94%。2月PP进量在39.250万吨,环比增加0.49%,同比增加13.28%。3月来看,随着进口窗口的持续关闭,进口量难有增加,或较2月进口量稳中小降。究其原因,1月份进口窗口尚未完全关闭,且临近春节部分货源集中在春节前到港,到港时间较为集中。同时国内政策放开后业者对1季度需求回暖存有一定预期,在节前低点纷纷备货。2月份节后归来,仍有部分远期低价货源陆续到港,且在往年春节一般在2月份,市场因春节假期处于停滞状态,影响市场交投,因此今年1-2月进口量略高于去年同期,3月份在国内新装置投产稳定释放以及海外供给逐步宽松的情况下,叠加进口窗口仍维持关闭以及买家采购意愿不足,进口量或有所下降,但整体来看,1季度国内PP进口量或与去年同期相比略高。
原油、动力煤等原料延续高位,PP成本支撑依旧较强
一季度不同原料制PP毛利仍然处于亏损中,虽然包括原油、动力煤、丙烷在内多数PP原料成本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但PP毛利亏损运行的现状并未改观,成本支撑依然较强。以油制PP利润和煤制PP为例,一季度油制PP利润在-542.48元/吨,但仍较去年四季度提升50.82%;煤制PP盈利在-1204元/吨,环比去年四季度提升45.86%。PP行业毛利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原料价格一直处于高位区间运行,PP成本压力一直未出现明显的减轻,而PP价格重心较去年四季度下跌,PP单产品仅仅是出现了减亏。另一方面PP下游终端伴随着海外市场价格的快速下跌以及国内库存的增加,价格从高位迅速回落,且加工利润也出现大幅度下调,对PP的盈利提升形成抑制。所以整体来看,PP生产亏损的状态依旧未变,在厂家有意识降低负荷以及企业库存不高的情况下,对厂家挺价形成一定支撑。
PP库存低于往年同期 对价格存在支撑
1季度国内PP主要生产商库存维持在适中水平,同比中性偏低。根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3月底,PP样本生产企业库存较去年同期低12.51%。1季度上游生产企业库存不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春节前上游生产企业降库积极,库存处在历年低位。(2)1季度上游生产企业停车和降负荷情况集中,尤其春节后丙烷价格高企背景下,部分生产企业降负意愿增强,叠加个别装置线计划外停车,减轻了供应增加的压力。(3)虽然1季度国内PP新投产能185万吨,但新投放时间集中在2月中下旬-3月份,因此新增供应压力主要在2月中旬以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春节后的去库的压力。(4)虽然1季度需求弱于往年同期,但季节性刚需稳定,助力库存下降。整体上,虽然1季度上游生产企业去库节奏一般,但未见较明显的库存压力,也成为1季度价格抗跌的重要支撑点。
PMI指数适量回暖 民用消费目前未传导至工业消费
从国内经济数据来看,制造业PMI出现明显改善,但是数据的改善更多的体现在假期因素的影响以及民用消费端的体现,但民用消费并未如期传导至工业消费。而中长期居民贷款数据依然不佳,侧面反应需求端真正改善仍有一定距离。此外,一季度二手房及一手房高频数据均出现好转,其中一手房的政策集中在保交楼方面,新开盘数量较为有限,那么从中长期贷款数据来看,仍然偏低,地产端的真正复苏仍需时日,而且长期视角来看,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我国房地产市场中长期需求中枢下移。所以目前房地产的复苏仍为温和复苏,对于PP来讲,相对应的耐用品消费比如:家电、管道、家居等需求缩量存在预期,短线难以对PP市场形成较强支撑。
二季度支撑减弱 重心预计再度下移
二季度预计国内PP市场偏弱格局难改,重心或再度下移。分析来看,虽市场来自成本端的支撑有望继续延续,但供需基本面的压力较大,供应端将面临计划内检修装置减少以及新增产能的投放冲击。需求端,传统需求旺季未见起色后期天气逐步升温后需求愈发平淡,市场供需基本面的支撑在二季度减弱明显,也成为行情下行的主要原因。
检修集中对冲新产能投放 供应压力不减
表3 二季度聚丙烯装置投产计划统计表
从产能投放预期来看,二季度新增产能环比一季度略有减少,预计将有135万吨新增产能待释放。从原料来源来看,仍集中在PDH装置,需关注上游丙烷价格对供应端的影响;从产能投放区域来看,华南供应压力继续增加,加速区域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将对区域间价差产生影响。
表4 二季度聚丙烯装置检修计划统计表
单位:万吨/年
2023年二季度国内PP装置计划检修涉及产能约在573万吨,共计17家企业,25条生产线;由此看来二季度依旧是PP检修高峰期,例如神华宁煤、镇海炼化、兰州石化等装置均有在此期间内大修的计划。从变化趋势来看,自今年3月份开始,受制于上游原料带来的成本压力,国内PP装置停车检修的行为增多,而后续随着下游需求淡季的来临逐步进入检修旺季。从检修量上来看,根据最新调研情况,4月计划内停车损失量预计在34.89万吨,环比3月整体停车损失量(包含计划外停车)增多0.81%。基于以上,预计4月供给压力相对有限,但后续考虑到PDH路径利润恢复,供应陆续回归,此外还有新装置的投产,供应压力逐步凸显。
需求淡旺季淡化 后期需求逐步趋淡
二季度来看,无论是国内需求还是国外需求预计仍维持偏弱迹象。首先海外需求方面,往年3-4月出口订单的向好成为国内需求表现旺季的主要支撑,但今年受海外需求偏弱拖累,目前海外订单持续疲软,短期暂无好转态势,国内需求亦是表现出淡旺季逐步淡化现象。国内需求来看,一季度需求反弹并不及预期,临近一季度末下游成品库存累积,利润下滑,入市谨慎心态较重,货源刚需采购在二季度或仍为常态。而二季度来看,随着天气的转暖尤其进入6月后高温天气逐步增加后,下游开工负荷率或有下调,整体需求预计逐步转淡。总体来看二季度需求端将逐步呈现转弱态势。
原料减产推动价格上涨PP成本或将继续抬升
二季度PP成本部分有上涨预期,主要体现在原油及丙烷方面,动力煤则以震荡微跌为主,但总体运行区间仍在高位,成本压力则继续存在。但就PP价格来讲,未来一个季度将逐渐向淡季转移,价格则继续以跌势为主。综合以上情况,预计二季度PP盈利情况将继续延续负利运行的态势,高成本继续对价格形成支撑。
综合来看,一季度PP市场受供需面的影响力度较大,尤其需求端在强预期与弱现实的博弈后价格进入较长时间的跌势,同时新增产能冲击以至一季度后期即便装置集中检修也未能改变弱势格局。二季度来看,供需面的变动仍然是影响市场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二季度预计来自高成本的支撑有望继续延续,但需求端的持续偏弱以及供应端的预计增加,对市场价格的压制将较为明显,基于此,预计二季度国内PP市场重心维持震荡下行为主。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基金怎么买?中信证券最新资产配置策略曝光
2025-08-18 11:15
-
速抢!818 理财节大狂欢,十大金融公司节日福利全汇总
2025-08-18 11:15
-
恒大退市落幕,谁在退市边缘?投资者避险攻略请收好
2025-08-18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