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与进口大豆——美豆和巴西豆,到底哪个是市场的重心
发布时间:2023-3-23 16:55阅读:759
前言:在豆粕的价格框架中,进口大豆成本这一项在很多时候决定了豆粕价格的下限(因为一旦成本过高,油厂买船就会减少,从而导致国内大豆压榨不足,豆粕的供应也就趋紧,随后豆粕价格也将因为供应的紧缺而上升)。我国进口大豆一般来自美国和巴西,而到底是美豆的价格比较重要,还是巴西豆的价格更重要呢?本文旨在研究美国和巴西大豆价格孰能更加影响我国豆粕。
进口大豆的定价系统
要了解美豆和南美大豆,就要先从进口大豆的定价系统说起。
大豆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进入20世纪,随着豆油和豆粕在欧美市场的推广以及大豆生产技术在南、北美洲的传播,大豆及其制品的世界需求量开始迅速增长。这一时期的大豆国际贸易沿袭了小麦、玉米、棉花、糖等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模式和定价机制,以“四大粮商”(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为代表的大型跨国粮商在玉米、小麦、大豆等粮食品种贸易定价中采用“一口价”定价。这一时期,跨国粮商在大豆贸易的上下游都以“一口价”方式垄断定价。
20世纪40年代~60年代,在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推出了大豆期货合约之后,大豆的主要贸易国如巴西、阿根廷等也相继推出期货合约。基于小麦、玉米等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成熟经验,跨国粮商开始进入大豆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定价上则延续了以往的“一口价”定价模式,国际大豆贸易呈现出利用“一口价”定价和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贸易模式。
20世纪60年代后,基于全球期货交易所发展和风险管理需要,跨国粮商在利用大豆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的同时,开始利用期货市场进行贸易定价,“基差定价”逐渐取代“一口价”定价,成为全球大豆贸易的主要定价形式。1964~1965年度世界大豆出口量达到646.7万吨,美国是当时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90%。大豆进口国数量也迅速增加,包括日本、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各进口国采购大豆的时间各不相同,且贸易半径也较1960年之前明显扩大,传统“一口价”的定价模式使贸易商面临采购和销售双向价格波动风险,致使利润受损。
为规避价格波动风险,跨国粮商开始利用基差、价差等历史数据指导现货贸易,加之期货市场发展进一步完善,“期货价格+升贴水”的基差定价模式开始被广泛采用。20世纪60年代后期,贸易商在港口报出基差(即升贴水),卖方在货物交收前的约定时间内用期货点价完成交易。由于基差定价使买卖双方面临的价格风险都大大降低,交易双方可根据一定的价格水平在期货市场上锁定未来采购成本或销售利润,对经营风险进行了有效管理,因此,基差定价逐渐取代了“一口价”定价,成为全球大豆贸易中的主要定价方式。
基差定价目前是国际大豆贸易定价的主要方式,而目前我国压榨企业在进口大豆时,大多与国际大豆贸易商签订基差合同,双方锚定CBOT大豆期货价格为基准价格,形成“期货价格+升贴水”的定价方式。
美豆拥有全球大豆的定价权,南美大豆仅仅影响美豆价格
从历史来看,进口大豆的价格,基本上以CBOT的价格为主要考虑因素,可随着市场的多元化,南美地区(本文主要研究巴西大豆)大豆产量和出口量也大大增加,对大豆的价格也起到了很大影响。产量及消费量在世界所占权重影响着定价权的权重。这意味着在进行基本面分析时对世界市场供需结构的转变,即供给构成及需求构成的变化,需要给予关注。同时,对于大宗商品而言,出口份额也影响着定价权的权重。1990年以来,美国大豆产量及出口量在世界大豆产量以及出口量中所占比重下降,而南美大豆的所占比例上升。2002/03年度南美大豆产量超过美国;2003/04年度南美大豆出口量超过美国。随着产量以及出口量权重的变化,大豆定价权的权重在美国及南美之间发生转移。因此,在分析大豆市场走势时,对于南美市场的考量权重提高。同时,南北半球大豆主产国的季节性特征,也令不同时期内大豆价格考虑的重点有所不同。
对于美豆价格来说,除了受其自身种植面积、产量和需求,国际间汇率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替代品的影响,南美大豆就是美豆的替代品之一。美豆属于春播大豆(相比我国大豆播种时间来说),每年二季度种植,四季度收获即可供应市场;南美大豆则是冬播大豆,四季度播种,在第二年的二季度才可以供应市场。观察美豆的价格可以明显发现,如无特殊气候或事件影响下,基本上美豆的价格在巴西大豆的供应时间也会比同年一、四季度稍低。也就是说,巴西豆的上市会挤占美豆的需求,导致美豆价格走弱。
数据来源:同花顺
虽然巴西大豆产量日益增加,也大幅挤占美豆的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巴西大豆就可以替代美国掌握大豆的定价权。市场所在国产量所占全球产量份额仅是农产品定价体系中某一方面的决定因素,却并不代表某品种的价格发现功能完全由最高产量国的市场所决定。除此之外,市场形成时间及知名度、交易机制以及合约活跃度、市场所在国生产和消费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比情况均将对定价权产生影响,美豆在这些方面无疑超过南美许多。
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作为进口大豆最大的需求方,进口数量近几年更是在1亿吨左右,中国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也左右着大豆的价格。我国进口大豆主要用来压榨,生产豆油和豆粕,豆油是食用油的一种,而豆粕主要作为生猪养殖的饲料使用。国内猪肉消费旺季在国庆节前夕和年底冬季,夏季猪肉消费较平淡,养殖端也没有更多的利益去促进补栏,豆粕需求也处于淡季。结合国内大豆到港量来看,每年的二三季度,大豆到港量都处于一年较高水平,对应为巴西大豆供应时期,巴西豆的供应明显比年底与年初的美豆要更多。需求方不缺豆,自然也不会提振产地的价格,以中国作为需求方来看,美豆价格更容易受到提振,而不是巴西大豆。
数据来源:同花顺
数据来源:卓创资讯
综上,美豆拥有进口大豆的定价权,而巴西大豆虽然也会影响市场,但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替代品,通过影响美豆的价格去影响大豆价格,而不是决定大豆价格,所以在研究围绕进口大豆相关的品种时,最需要研究的是美豆的价格,美豆依然是市场的重心,对价格的影响力度大于南美大豆,这也就是天气炒作一般基于美豆的原因。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期货豆粕是豆一还是豆二?豆一和豆二区别是什么?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7 09:22
-
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
2025-10-27 09:22
-
都说【宽基指数】好,它究竟是啥?具体有哪些?
2025-10-27 09:22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