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前景向好,但不能忽略全球风险因素!”50位首席经济学家齐聚广州,共话未来经济新趋势
发布时间:2023-3-19 07:11阅读:102
2023年以来,全球局势依旧错综复杂,包括海外央行进一步加息、小型开放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俄乌冲突持续,以及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相继倒闭等,种种不确定性因素及突发事件给世界经济、金融市场运行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3月16—17日,“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暨第二届大湾区(黄埔)经济峰会”在广州举行,50位国内外一流金融机构首席经济学家以“中国式现代化与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探讨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并建言献策。
“随着疫情结束、理性且务实的新的国家领导团队开始运作,中国经济迎来全新契机。”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初步形成,市场信心也在逐步恢复,陆挺用其亲身经历来佐证了这一点。从香港到广州,陆挺花了3小时10分,一路上他也关注到了人潮涌动、卡车滚滚。“可以明显看到中国经济重新活跃起来了,从香港到广州南的高铁上,座无虚席,我确实看到了万物复苏的一面。”陆挺对此表示欣慰。
陆挺认为,要清醒地看到三个近忧,包括不要高估消费反弹力度、房地产市场复苏远未达到预期设想目标、出口今年大概率负增长。此外,更要重视三个远虑,包括房地产对整个中国经济的重构、地缘政治影响、如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避免掉队。陆挺认为,也正是因为能够看到这些未来的忧和虑,相信中国人有足够智慧去解决问题,对未来的期待依旧信心满满。
“从国内来看,整个经济恢复趋势是十分明朗的。宏观政策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能不能有效帮扶整个中国经济这艘大船平稳运行、达到预期经济目标,需要在很多方面下功夫。”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预计,今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总体需要保持合理扩张。财政政策方面,预算的赤字、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比去年稍有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的规模可能有小幅度的上升空间,财政政策的扩张性高于或不低于去年整个力度来扩大国内的需求。
“从货币政策来说,虽然整体是稳健的基调,但运作方向朝偏松方面进行操作。”连平表示,2023年继续保持一个流动性合理的充裕,希望这种合理的充裕能够在全年运行的各个阶段都能较好地体现出来,要避免由于某些因素的冲击,以及结合一些政策的因素的变化,导致短期阶段性利率水平明显上升、流动性偏紧的状况出现,货币政策需要把握好相关方面的调节。
“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运行机制,要从旧的‘房地产—土地财政—金融’的三角循环转变为新的‘科技—产业—金融’良性三角循环。”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从中长期来看,增速处于回归态势,全球也处在这样的运行规律中,中国发展前景是向好的,但也不能忽略全球的风险因素。
结合中美合作与竞争及世界经济贸易角度,何海峰分析称,从全球增长看,能源危机、金融危机,再加上之前新冠疫情的冲击,每一次冲击都带给全球很大的波动,而全球稳定性主要受到中美两国的影响,两国均以巨大的经济体量支撑了世界经济和全球经贸发展。
“抛开经济因素,全球来看,中美双方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污染防治三个重要的领域承担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些领域也是中美未来可以进行合作的领域。”何海峰认为,中国经济要实现中长期发力,一定需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创新驱动。他进一步阐述道,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也需要新的机制。“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包括财政金融体制改革以及资金资本配置运行的效率问题,也都应该被纳入考虑。”何海峰认为。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支矛盾越发突出,在支出刚性的情况下,建议推动消费税、资源税和环保税改革,盘活国有资源,稳定宏观税负。”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我国广义宏观税负这些年是往下走的,其中土地出让降得很明显。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宏观税负从2016年的17.5%一路降至2022年的13.8%,创近年来新低。
“一个大国如果没有宏观税负水平保证,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宏观调控能力的弱化。”罗志恒表示,现在消费税主要聚焦在三大税目——汽车、烟、酒,完全有必要扩展到服务业,尤其是先扩张到高端酒店。另外,资源税、环保税也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这些对老百姓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